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基于产品模块化组织差异分析的中国制造企业竞争策略

发布时间:2018-12-17 00:58
【摘要】:基于模块化产品特征的两个维度,即模块化产品组织建构的开放性与封闭性以及模块化产品技术的变动性与稳定性,阐述了不同类型产品系统对系统集成商、加工组装企业以及模块供应商的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产品系统中我国企业所处的竞争空间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国际竞争策略,然后通过揭示产品模块化组织动态演化方式对竞争策略及相应的企业能力扩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Abstract]:Based on the two dimensions of modular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the openness and closure of modular product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var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modular product technology, the system integrator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oduct systems are expounded. Ability requirements of processing and assembly enterprises and module supplier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etitive spac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product syst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strategies. Then, through revealing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product modularization organization,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and the corresponding expansion direction of enterprise capability are discussed.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GL126) 广东省高新区发展引导专项计划项目(2012B011000045) 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分类号】:F425;F2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白雪洁;模块化时代的汽车产业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2 白雪洁;;模块化环境下中国制造企业的竞争空间及策略选择——电子电器产业案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3期

3 曹亮;汪海粟;陈硕颖;;论模块化生产网络的二重性——兼论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0期

4 李晓华;;模块化、模块再整合与产业格局的重构——以“山寨”手机的崛起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7期

5 宗文;;全球价值网络与中国企业成长[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2期

6 宋磊;;中国版模块化陷阱的起源、形态与企业能力的持续提升[J];学术月刊;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镇;吴迪;;我国农业机械产业模块化应用前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1期

2 高峰;;全球价值链的微观视角:基于企业层面的综述[J];商业研究;2009年05期

3 崔凌伟;;产业内分工、劳动力配置与国际竞争力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4 周绍东;;新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产业链治理模式选择[J];财经科学;2011年01期

5 金成晓;徐卓顺;王均恒;;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动态计量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6 南晓莉;;新兴古典分工理论视角下的世界汽车行业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5期

7 王德建;;模块化生产与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东岳论丛;2010年12期

8 李智;黎鹏;;模块化、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产业分工[J];发展研究;2008年02期

9 曹亮;汪海粟;陈硕颖;;论模块化生产网络的二重性——兼论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0期

10 周勤;周绍东;;产品内分工与产品建构陷阱:中国本土企业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海龙;肖剑杰;李红;;产业不连续创新中的模块化过程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钱书法;周绍东;;产品内分工陷阱:马克思分工理论与产品建构理论的解释及其比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海龙;肖剑杰;黄明;;模块化与产业不连续创新:研究回顾和概念界定[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海龙;肖剑杰;;半导体产业模块化知识网络对发明效用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王海兵;杨蕙馨;吴炜峰;;价值链断裂、新产业生态系统形成与我国企业全球研发[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WANG Hai-long;HUANG Ming;;Modularity and Discontinuous Innovation: a Patent Data Analysis in Automobile Industry[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党兴华;贾卫峰;;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的知识流耦合过程控制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超;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向清华;不同空间尺度下的远洋渔业生产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江琦;专业服务业服务模块化对客户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健;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彭新敏;企业网络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利用性—探索性学习的中介效应[D];浙江大学;2009年

6 易鸣;模块化环境下汽车供应链协作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白嘉;模块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西北大学;2012年

8 顾春太;跨国公司垂直分离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宗文;组织内部员工对信息技术/信息系统(IT/IS)主动采纳的决策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胡玉洲;模块化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组织绩效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果翔;技术标准与产品模块化的互动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美侠;东北地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学宜;产业链价值转移对模块化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4 黄明;模块化对产业不连续创新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瑛泽;汽车产业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6 黄磊;全球价值链的演变与企业战略选择[D];山东大学;2011年

7 赵子乐;排他性交易与山寨现象[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月辉;全向驱动电动轮关键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9 马文举;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我国汽车制造业优化升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尤会杰;基于模块化理论的旅游产业市场竞争行为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亮;;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兼论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定位和选择[J];财贸经济;2007年03期

2 赵红岩;;产业链整合的演进与中国企业的发展[J];当代财经;2008年09期

3 李海舰,聂辉华;全球化时代的企业运营——从脑体合一走向脑体分离[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2期

4 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5 李海舰,聂辉华;论企业与市场的相互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8期

6 张小蒂;朱勤;;论全球价值链中我国企业创新与市场势力构建的良性互动[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5期

7 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5期

8 李海舰;魏恒;;新型产业组织分析范式构建研究——从SCP到DIM[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7期

9 李海舰;郭树民;;从经营企业到经营社会——从经营社会的视角经营企业[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5期

10 文Z,

本文编号:2383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383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3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