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新常态经济下工业化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证

发布时间:2019-03-31 16:30
【摘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经济是工业化发展的新目标。文章从工业化进程、结构效益、经济效益、工业集中度、资源利用和环保能力六个方面构建一个新常态经济下的工业化评价体系,利用聚类分析法对30个省市地区进行分类,对各类城市提出了工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Abstract]:Understanding the new normal and adapting to the new normal economy is the new goal of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dustrialization evaluation system under the new normal economy from six aspects: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structure benefit, economic benefit,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degree,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bility, and classifies 30 provinces, cities and regions by means of cluster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all kinds of citie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CJL006)
【分类号】:F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10期

2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平;刘霞辉;袁富华;;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J];经济研究;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树颖;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统计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10期

2 李静;李文溥;;走向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论探索——宏观经济学视角的述评[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3 刘飞;;省域金融结构调整与制造业结构升级[J];金融论坛;2015年04期

4 辛超;张平;袁富华;;资本与劳动力配置结构效应——中国案例与国际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2期

5 王资博;;“新常态”研究述要[J];重庆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6 李静;楠玉;江永红;;中国经济增长1952—2013:加速或减缓[J];财经科学;2015年07期

7 费瑞波;;机遇、政策和措施:新常态下安徽经济发展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8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平;刘霞辉;袁富华;王宏淼;陆明涛;张磊;;中国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冲击与减速治理[J];经济研究;2014年12期

9 付敏杰;;新常态下的中国潜在增长率:政策共识与理论分歧[J];河北学刊;2015年02期

10 陆明涛;;结构变迁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行为激励机制[J];金融评论;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袁富华;陆明涛;张平;;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冲击与增长效率:国际比较的启示[A];首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4年)论文集[C];2014年

2 黄志钢;刘霞辉;;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趋势与前景[A];首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4年)论文集[C];2014年

3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平;刘霞辉;袁富华;王宏淼;陆明涛;张磊;;中国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冲击与减速治理[A];首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4年)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杜宇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王金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机制与绩效[D];南开大学;2012年

3 吴向阳;我国上市公司声誉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欧阳显斌;投影寻踪模型在“四化”水平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邓永波;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3 徐国梁;湖南农村金融稳定性的测度及影响因素探究[D];中南大学;2014年

4 侯东辉;新民地区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张思远;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工业经济效率统计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6 乔显琴;“产城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城镇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杨;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李荣融;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J];上海工业;2003年01期

3 周博;解读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J];北京统计;2003年08期

4 江小涓;;新型工业化:实现小康生活的必由之路[J];理论参考;2003年04期

5 汪晓昀;吴纪宁;;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6期

6 余华银;杨烨军;;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7年01期

7 陈佳贵,黄群慧;论新型工业化战略下的工业现代化[J];当代财经;2003年09期

8 史言信,熊旭航;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政策[J];当代财经;2005年10期

9 方创琳;中国工业战略产业系统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1995年02期

10 任丽军,尚金城;山东省产业结构的生态合理性评价[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 魏礼群;[N];经济日报;2002年

2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 魏礼群;[N];经济日报;2005年

3 李悦 方天石;[N];人民日报;2009年

4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戴强 常云亮 刘春岭;[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学光;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分析与科学推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姚聪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燕华;论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道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徐广顺;东北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克军;福建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及其技术发展战略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4 杨同宇;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5 施智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探讨与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姜红;区域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吴晓庆;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阚丽丽;东部沿海五省市新型工业化水平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朝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产业研究[J];经济问题;2000年10期

2 河北省工业化问题研究课题组;对工业化阶段的判断及思考[J];价值工程;2000年01期

3 王关义;广东工业化水平的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0年Z1期

4 陈清仙;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2期

5 胡军,向吉英;论局域工业化的跨越模式──以深圳为例[J];学术研究;2002年03期

6 刁成宝;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大连干部学刊;2002年06期

7 金伟,杨明,曹峰军;关于哈尔滨市工业化水平的分析[J];北方经贸;2002年04期

8 陈禹;信息化和工业化双重时代[J];科学决策;2002年06期

9 李志良;工业化仍在挑战贵州“爬坡过坎”[J];理论与当代;2002年08期

10 陈淮;工业化仍在挑战中国[J];北方经济;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友;;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余华银;毛瑞丰;;安徽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3 肖银;;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及融合方法[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淑琴;赵娜;;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路径[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5 曾国强;;对贵州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分析[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吴泓;;论新型工业化的定位及路径选择[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渝中;施庆华;栾玉琴;;云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模式研究[A];2004年十一省区市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德林;陈荔;宋长吉;;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探讨[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清明;欧绍华;刘善球;;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现株洲“两型”产业发展[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傅建平;;我市工业化现状及产业发展战略[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福功;深入理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N];河南日报;2001年

2 鄢来雄;工业化离我们还有多远?[N];中国信息报;2005年

3 周叔莲;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意义重大[N];人民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陈惠贞 林X;聆听工业化的足音[N];闽南日报;2013年

5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罗润东;走“新型工业化”之路[N];中国财经报;2002年

6 肖金成 黄征学;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管理有三个关系需要协调[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新型工业化是一种跨越[N];中国信息报;2002年

8 新疆纺织工业行业办公室 尹晓勤;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历史的选择[N];中国纺织报;2003年

9 刘平量;海南加快工业化的几个认识问题[N];海南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吴秀生;西部呼唤工业化市场化思维[N];人民政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郑海天;深圳工业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翟书斌;中国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杨民;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层次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胥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冀纯堂;发展中地(市)区工业化道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董建锴;陕西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宋帕婉;论老挝工业化道路的选择[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郜筱亮;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产业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资义平;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制度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汪长柳;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3 万文娟;重庆市新型工业化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胡秀玉;云南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及空间态势评价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制度保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姜红;区域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孙同德;东部沿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徐维龙;云南省文山州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9 刘 ;我国区域新型工业化的定量评价及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10 韩琳;河南省工业化进程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451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451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2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