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序列收敛特征分析的协调度模型
[Abstract]:In this paper, it is assumed that the final result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is to tend to its ideal state,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are analyzed from the time dimension. Then, according to the converg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 series, the ideal state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is determined, the residual sequence term of regression modeling is used to depic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ate of the system, and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an evaluation function i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ordination model.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economy and power system in China is empirically analyzed,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odel is tested.
【作者单位】: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10JD26) 南华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09XQD03)
【分类号】:F224;F426.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安贵鑫;张在旭;吕威;;基于SD的我国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0年04期
2 杜传忠;邵悦;;中国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提升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胡绍雨;;我国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04期
4 汤铃;李建平;余乐安;覃东海;;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欣;;吉林省2001-2010年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孙倩;汤放华;;基于欧氏距离协调发展度聚类模型的区域协调发展状况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1期
3 姜永生;李忠富;;城市居民居住水平协调性评价——以35个大中城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1年05期
4 谢传胜;董达鹏;段凯彦;李娜;曾鸣;;基于层次分析法-距离协调度的低碳电源电网规划协调度评价[J];电网技术;2012年11期
5 孙敬水;叶晓佳;;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的协调性研究:一个文献述评[J];财贸研究;2013年02期
6 郑荣鸣;华俊;;我国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发展协调度研究[J];保险研究;2013年04期
7 王俊兰;方凤满;;皖江城市带环境经济系统协调演化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8 郑德凤;臧正;张雨;孙才志;;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以大连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3期
9 金帅;顾鹏;杜建国;;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01期
10 张孝琪;龚本刚;孙刚;;芜湖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甜甜;王文平;;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省域产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性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永生;面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城市居住水平发展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关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易静蓉;制造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价与调控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董立锋;中国地区收入差距适度性测度与预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5 宋国宇;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评价与结构调整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6 张秀萍;中国省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康艳;渭河流域人水和谐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孙鹏;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现代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赵莉;中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10 聂洪光;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秀月;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区域物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宋嘉雯;客运专线跨线列车调度指挥的满意协调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韦笑;江苏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及协调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胡俊平;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测度及路径选择[D];郑州大学;2012年
5 陈稚蕊;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协调性测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6 陈雪娇;重庆市工业结构演变对大气环境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陈文旭;甘肃省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8 孙敏;许昌市“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张雷锋;某烟厂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郑州大学;2013年
10 胡利娜;煤矿生产物流系统安全与效率动态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华;孙蔚然;;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中国各省区发展水平研究[J];东岳论丛;2010年12期
2 陈长杰,马晓微,魏一鸣,傅小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资源系统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03期
3 王海鹏,田澎,靳萍;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G ranger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5年07期
4 李平;王钦;贺俊;吴滨;;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目标预测[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5 王宇奇;胡运权;赵达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能力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5期
6 李廉水;周勇;;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7 陈丽萍;;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评述[J];国土资源情报;2005年11期
8 国涓;;我国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分析[J];商业经济;2008年11期
9 杨洪焦;孙林岩;宫俊涛;;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7期
10 王兵;吴延瑞;颜鹏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廉水;孔善右;;南京市3E系统协调度分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7年01期
2 郗英,胡剑芬;企业生存系统的协调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2005年02期
3 蒋柳鹏;封学军;王伟;;“港口-产业-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J];水利经济;2011年01期
4 刘军跃;万侃;钟升;王敏;;重庆生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耦合协调度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2年04期
5 田远;韩增林;赵林;;大连市与青岛市港—城协调度变化对比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年08期
6 曹华军,刘飞,何乃军,张华;绿色产品的综合效益协调度模型及其评价方法[J];现代制造工程;2002年01期
7 赵延峰;陈艳艳;罗铭;;城市交通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年04期
8 张建升;胡秀忠;;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年01期
9 胡剑芬 ,郗英;航空企业生存系统的协调度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04年03期
10 张明慧;郝秋粉;蔡友霞;;江苏省经济——能源协调发展分析与评价[J];经济视角(下);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辉;;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定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2 黄银兵;吴媚;田文林;;西北地区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以甘肃庆阳为例[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13年
3 黄雪芸;陈松林;;小城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德化县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运迎霞;田健;;可持续视角下的中观层面土地使用与交通发展协调评价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丽娟;青岛市碳承载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锦文;佛山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度测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钱利英;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比较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况卫东;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4 黄飘飘;湖南省3E系统协调度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陈琼;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高健;辽宁省区域系统协调发展动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7 温雪茹;流域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设计[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邓玲玲;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袁博;陕西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水平测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张闪闪;河南省能源—环境—经济(3E)系统协调度分析[D];中原工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498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498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