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潜规则型产品伤害危机的特征、成因与治理——以食品行业为例
[Abstract]:The injury crisis of industry latent regular products is only a "sudden" crisis for enterprises, but a "doomed" nightmare for the industry, and an "artificial" disaster for society. Compared with the enterprise excessive product injury crisis, the industry latent product injury crisis negatively affects the macro trust of consumers, that is, industry trust and institutional trust,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mplice, intentionality, severity of harm and lack of spirituality of supervision system. The helpless psychology and masturbation psychology of consumers lead to passive acceptance to a certain extent. In order to make high profits, enterprises lead to the loss of collective behavior and group immorality, the incomplet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s leads to the absence of industry self-discipline and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the overload of supervision, the shortage of law enforcement resources, the inaction of supervisors, the imperfect legal system of food safety, and so on, which lead to weak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did not fully mobilize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food safety, resulting in frequent damage crisis of latent regular products in the food industry. Consumers, crisis enterprises, industry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forces, government regulatory departments and so on should form a joint force to manage together in order to restore consumers' industry trust and institutional trust, so a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crisis and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crisis occurrenc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商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2189)
【分类号】:F426.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旦;;行业组织政策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温州行业组织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11期
2 段桂敏;余伟萍;;副品牌伤害危机对主品牌评价影响研究——消费者负面情感的中介作用[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04期
3 崔金欢,符国群;产品危害事件对品牌资产变动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05期
4 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课题组;王志刚;卢勇;吴跃农;陈东;;江苏行业组织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任金中;景奉杰;;产品伤害危机模糊情境下企业与行业危机对消费者抱怨意向的影响[J];经济管理;2013年04期
6 李新春;陈斌;;企业群体性败德行为与管制失效——对产品质量安全与监管的制度分析[J];经济研究;2013年10期
7 方正;;产品伤害危机的概念、分类与应对方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年04期
8 庄爱玲;余伟萍;;道德关联品牌负面曝光事件溢出效应实证研究——事件类型与认知需求的交互作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10期
9 文晓巍;刘妙玲;;食品安全的诱因、窘境与监管:2002~2011年[J];改革;2012年09期
10 汪洋;;食品药品安全重在监管[J];求是;2013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黄健;;民事执行裁决权配置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徐彪;;刑事侦查正当程序论——兼从效益观的角度进行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陈彤;;管制抑或竞争:选择权应该交给谁?——探析“州政府行为豁免原则”背后的问题意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6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陈斌彬;余惠林;余绍山;;论我国刑事悬赏制度的完善——从法律经济学的规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陈桂生;;行政许可法的经济分析——以交易成本为视角[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治勇;;信息与法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应飞虎;吴锦宇;;事实的推导、预测与发现——经济人假设作为一种信息的限度与陷阱[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周林彬;李胜兰;;法律经济学课程设计比较研究(研究报告)[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周旭亮;;法律产品的经济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胡凯;;论法经济学的两条研究路径[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康纪田;;限制财产权行使的法治取向[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曲振涛;周旭亮;周正;;政府采购法的经济学分析——从博弈的视角谈政府招标采购的经济效率[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任碧云;南云僧;;谁的贡献大——透过一个案例的解剖分析法经济学的制度设计思想[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叶宏伟;;立法效率的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丁茂中;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相关市场界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周清华;国际商事仲裁自裁管辖原则消极效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雄;土地使用权征用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朱宇卿;经营者集中反垄断规制的效率抗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晖;;我国行业组织管理体制的模式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8期
2 王晓玉;晁钢令;吴纪元;;产品伤害危机响应方式与消费者考虑集变动——跨产品类别的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7期
3 王晓玉;晁钢令;吴纪元;;产品伤害危机及其处理过程对消费者考虑集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4 方正;江明华;杨洋;李蔚;;产品伤害危机应对策略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企业声誉与危机类型的调节作用[J];管理世界;2010年12期
5 谭亚莉;廖建桥;李骥;;管理者非伦理行为到组织腐败的衍变过程、机制与干预:基于心理社会微观视角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1年12期
6 吕荣胜;李璨;;基于消费者认知导向的品牌延伸边界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叶柏青;霍海江;;基于品牌组合对产品负面信息逆向作用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11期
8 周学荣;浅析食品卫生安全的政府管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戚建刚;;向权力说真相:食品安全风险规制中的信息工具之运用[J];江淮论坛;2011年05期
10 方正;;产品伤害危机应对方式对顾客感知危险的影响——基于中国消费者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聂国春;[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2 余晖;[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正;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对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冉;消费者对报纸负面报道的品牌态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威龙案件深度透析 行业潜规则之痛[J];畜牧市场;2005年10期
2 夏凯艳;邓黎;于明德;朱长浩;周生来;;为什么要打破行业潜规则?[J];当代医学;2006年Z1期
3 杨成志;;打破潜规则[J];当代医学;2006年Z1期
4 陈振烨;唐振伟;尹丹;;行业潜规则[J];经理人;2009年01期
5 刘月玲;;建筑浪费现象及其相关行业潜规则小析[J];科技信息;2010年29期
6 ;催奶激素成行业潜规则[J];品牌与标准化;2010年20期
7 ;蜂蜜为何“亏本甩卖”? 央视曝光行业潜规则 “果糖”掺假近半 你喝的蜂蜜不单纯![J];蜜蜂杂志;2010年12期
8 李颖;;“包桌”吃饭菜量减少不开发票[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1年04期
9 ;家具行业潜规则:含60%就算是实木家具[J];质量探索;2011年08期
10 周丹;;行业潜规则:企业诚信面临的“现实困境”[J];观察与思考;2011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光明;行业潜规则游离监管之外[N];法制日报;2008年
2 记者 刘佳;全省启动“挑战行业潜规则”行动[N];辽宁日报;2009年
3 记者 郑阳洋;消协将挑战消费潜规则[N];昆明日报;2009年
4 肖宝 庄奕;行业潜规则激怒消费者[N];常州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肖新华 实习生 潘舒畅;对行业潜规则说“不”[N];温州日报;2007年
6 宇文;只求方便不顾安全的行业潜规则[N];中国包装报;2009年
7 王绪坤;不破行业潜规则 影响有多糟[N];黑龙江日报;2011年
8 上海市工商局闵行分局 顾凌华;应坚决杜绝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潜规则[N];中国工商报;2011年
9 唐振伟;企业家论潜规则根除 需“内外兼修”[N];经理日报;2009年
10 朱慧松;对潜规则还要继续痛打[N];中国质量报;2012年
,本文编号:2521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52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