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整分析的我国ICT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原始创新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G201406) 黑龙江省攻关软科学项目“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动态发展能力研究”(GZ12D502)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扶持共建项目“东北地区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及创新模式选择研究”(10E041)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区域创新系统中高技术企业功能定位与成长对策研究”(GZ09D204)
【分类号】:F426.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林进智;任佩瑜;;技术创新对FDI溢出效应的传导——基于中国信息通信企业的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01期
2 邬雪艳;;ICT产业智变 运营商在挑战中寻商机[J];通信世界;2012年36期
3 王绍媛;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基于进出口数据的指标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1期
4 杨政;田铮;党怀义;;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实证分析西部省市固定投资与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03期
5 王瑞泽;周观君;张丽峰;;协整理论在中国的应用情况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年04期
6 杜传忠;;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的标准竞争绩效与政府公共政策选择——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的视角[J];软科学;2008年10期
7 刘勇燕;郭丽峰;;美国信息产业政策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海民;王劲屹;;基于效率视角的“金砖四国”贸易竞争力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吴骁骁;何多兴;尚勇敏;;基于协整理论的房地产泡沫测度变化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3 马姣;;浅析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J];沧桑;2009年02期
4 丁勇;朱彤;;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3期
5 殷凤;;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测度及其稳定性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6期
6 张如庆;;中国建筑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测度与国际比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2期
7 陈福中;叶瑶;;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研究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11期
8 马镇;曾凡银;;中日韩三国运输业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之比较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9 陶明;邓竞魁;;新兴市场服务贸易比较研究——以“金砖四国”为研究对象[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吴丹;王中涛;;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综合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殷凤;陈宪;;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测度[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战峰;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朱佩枫;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测度与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鲁帆;基于协整理论的复杂动态工程系统状态监测方法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张福明;企业成长与生产率、盈利能力的动态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关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刘慷;技术标准联盟的运行机理与公共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范海君;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8 林红;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任靓;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10 侯增艳;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决定因素[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超;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巨岩;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陈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春杰;经济结构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5 黄渭珍;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世军;安徽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08年
7 刘新明;移动交互机制的流程型协同OA系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8 齐春杨;中日服务贸易政策比较及效果评价[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徐滢;中国工业部门能源反弹效应的估算及其对要素替代弹性影响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姚艳飞;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对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玉山;吴勇民;;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之协整模型的建立与实现[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2 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张九天;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12期
3 吕铁;论技术标准化与产业标准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7期
4 刘晔;信息化与美国政府的科技产业政策及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1年01期
5 何平平;;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医疗费用增长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1期
6 萧琛;论“新经济”与“网络经济”[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3期
7 沈坤荣;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1999年05期
8 赖明勇,包群,阳小晓;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能力:理论及中国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9 张海洋;R&D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10 王红领;李稻葵;冯俊新;;FDI与自主研发: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亮;《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4年)》即将出炉[J];通信世界;2005年14期
2 赵彦云;;文化、媒体、编辑的竞争力[J];中国编辑;2008年04期
3 谢新洲;;从中国走向世界:我国科技出版的发展之路——评《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研究》[J];中国编辑;2010年01期
4 黄先蓉;张友;;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J];中州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薛澜;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和分析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1995年06期
6 李玉兰,亦冰;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进展[J];云南科技管理;1996年03期
7 许小英;提高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思考[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年10期
8 傅京燕;探求真知 锐意创新——《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简评[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9 曹玫;宝钢“挖出”国际竞争力[J];电子商务;2004年07期
10 王冬;;正视合规 提升国际竞争力[J];中国金融电脑;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一;许月丽;;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之实证研究[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聂秀东;徐宇辰;王志刚;;我国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提升对策[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3 翁乾麟;;关于提高广西糖业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浅见[A];全国甘蔗生产机械化与产业研讨会暨甘蔗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屈人愚;;论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兼谈企业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力[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汪涛;赵彦云;;中国国际竞争力排名的预测[A];北京市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1年
6 陈新建;金燕;黄秉智;;香蕉国际竞争力与贸易格局分析[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段红艳;徐法;;我国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思考[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刘晓光;;积聚优势、调整结构,提高辽宁果业国际竞争力[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9 陆继锋;沈宇;;中国烟叶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思嘉;;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转变看中国入世后制造业的全球定位[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凌林;充分发挥自我优势 增强国企国际竞争力[N];中国企业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裴s,
本文编号:2529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52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