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页岩气发电的经验借鉴及发展前景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油气页岩分布与存储潜能和前景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3期
2 赵春江;杨金焕;陈中华;邹乾林;;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的现状及发展[J];节能技术;2007年05期
3 刘建辉;尹泉生;颜庭勇;张敬成;;生物沼气的应用与提纯[J];节能技术;2013年02期
4 申宽育;;中国的风能资源与风力发电[J];西北水电;2010年01期
5 邹才能;董大忠;杨桦;王玉满;黄金亮;王淑芳;付成信;;中国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实践[J];天然气工业;2011年12期
6 王俊平;;湖北省页岩气的开发前景及建议[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2年10期
7 江怀友;鞠斌山;李治平;李钟洋;;世界页岩气资源现状研究[J];中外能源;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晓艳;张菁;明祥;臧俏冰;于万军;姜淼;;沈阳地区待建风电场发电量定量预报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2 杨勇;;独立光伏电站用蓄电池选型和维护的探讨[J];蓄电池;2012年03期
3 毕勇;刘志东;邱明波;汪炜;田宗军;黄因慧;;新型太阳能级硅片切割技术[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4 刘学科;;太阳能声屏障试验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9期
5 许晓艳;黄越辉;刘纯;王伟胜;;分布式光伏发电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及电压越限的解决方案[J];电网技术;2010年10期
6 侯世英;房勇;孙韬;彭文雄;;混合储能系统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功率平衡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11年05期
7 沈晓彦;黄钟琪;周建新;周丽;;锂电池在风光发电储能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电源技术;2011年05期
8 王社教;杨涛;张国生;李登华;陈晓明;;页岩气主要富集因素与核心区选择及评价[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6期
9 刘立;王力娟;杨永智;于志超;;松辽盆地南部HX井上白垩统青山口组黑色泥岩的矿物组成与自生微晶石英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陈灿森;;智能电网对低碳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2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妥进才;张明峰;吴陈君;刘艳;陈茹;熊德明;;原位油气藏特征、形成机制及其资源潜力[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中心及离退休等部门[C];2014年
2 哈丽努·哈力木拉提;;我国风能开发利用法律制度研究[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世臻;刘志强;;页岩气地质研究应重视的几项基础工作[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孙京岩;闫苇;庄长宇;谢丹丹;周志成;;直流光电一体平板太阳热水器的研究[A];2013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刘雪军;张春贺;周印明;朱永山;;时频电磁法在碳酸盐岩复杂山地页岩气勘探中的试验研究[A];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春;高性能竹木复合风力发电机叶片材料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王仕韬;基于一种半直驱式风力发电装置的整流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泰;双馈式风能转换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4 谭勋琼;直驱永磁风电—燃料电池混合系统建模及功率平滑控制[D];湖南大学;2011年
5 王力娟;含CO_2流体—泥岩相互作用的特征与机制[D];吉林大学;2013年
6 李瑞;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变流器的并联运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张禄;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穿越电网故障运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张宇;大型风力机叶片的振动分析与优化设计[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9 蓝澜;新能源发电特性与经济性分析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0 周昊;基于盲源分离的风力发电机主轴承振声诊断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黎;飞轮储能技术应用于风力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许晓艳;并网光伏电站模型及其运行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年
3 田家彬;面向设计的风力机翼型气动特性数值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李志伟;大型风电场实时监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5 赵健;风力发电中变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6 高文亮;风力发电系统基于能量的非线性控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广军;兆瓦级永磁直驱风电系统变流器并联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兵峰;光伏阵列故障检测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庞志超;局部阴影条件下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阵列重构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王宏伟;基于DSP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庆辉;钱玲;刘德汉;肖贤明;田辉;申家贵;李贤庆;;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和油页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与生、排烃意义[J];沉积学报;2006年01期
2 谭茂金;张松扬;;页岩气储层地球物理测井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6期
3 王恩利;陈启艳;窦喜英;;裂缝型HTI介质的纵波弹性阻抗[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1期
4 康志勤;赵阳升;孟巧荣;杨栋;愪保平;;油页岩热破裂规律显微CT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3期
5 张丽莉;郝天珧;黄晓霞;黄松;秦静欣;涂广红;赵百民;;北黄海盆地烃渗漏蚀变带“磁亮点”的识别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6期
6 曾鸣;田廓;李娜;史连军;董军;;分布式发电经济效益分析及其评估模型[J];电网技术;2010年08期
7 王香增;张金川;曹金舟;张丽霞;唐玄;林腊梅;姜呈馥;杨镱婷;王龙;吴颖;;陆相页岩气资源评价初探:以延长直罗—下寺湾区中生界长7段为例[J];地学前缘;2012年02期
8 姜福杰;庞雄奇;欧阳学成;郭继刚;金聪;霍志鹏;王庆;;世界页岩气研究概况及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J];地学前缘;2012年02期
9 丁文龙;李超;李春燕;许长春;久凯;曾维特;;页岩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J];地学前缘;2012年02期
10 于炳松;;页岩气储层的特殊性及其评价思路和内容[J];地学前缘;201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大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2 记者 李平;[N];中国矿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黎;沼气制备车用燃料的实验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喜;甲烷/二氧化碳吸附剂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继平;;页岩气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关于促进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的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09年11期
2 张金华;魏伟;钟太贤;;国外页岩气资源储量评价方法分析[J];中外能源;2011年09期
3 徐国盛;徐志星;段亮;袁海锋;张武;;页岩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辛s,
本文编号:2556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556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