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9 00:49
【摘要】:为分析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及寻找其提升的路径,应用技术创新理论,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模型,选取不同产业进行差异化研究。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和主成分分析(PCA)的双轨分析方法,从投入端和产出端引入6个影响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汽车、家用视听设备和通信设备三个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处于中低水平,创新投入能力较弱,投入规模不足,产出能力不平衡;创新转化过程存在失效。
【图文】:

模型图,产业创新,系统分析模型


莅阃绶治?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产业技术创新能力。1基本方法1.1产业创新系统技术能力分析及绩效评价产业创新系统是由与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组织和实现条件构成的网络体系,组成要素包括参与者、联结机制、技术和环境。其内部各个参与者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关系不断变化。考虑到国内各产业处于近似相同的资源和制度环境,可将产业创新系统看作一个投入和产出系统,投入的资源经过产业创新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转化为创新产出。本文提出产业创新系统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1.2基于PCA和DEA的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图1产业创新系统分析模型Fig.1AnalyticalmodeloftheindustryinnovationsystemPCA方法能对多个指标进行降维,并对主成分进行客观赋权得到综合得分。在用统计方法研究多变量问题时,,过多变量会使数据计算量大,分析复杂。应用PCA方法可使最终评价指标少而精,且相互之间关系明确。本文从产业创新投入和产出角度进行指标选取,建立如下PCA评价模型:P=f(I,O)=∑Ii×Wi(1)式中:P为产业创新系统投入产出综合评价值;f为产业创新系统投入产出能力评价方法;I为创新投入;O为创新产出;Ii为第i项指标;Wi为该指标的权重。DEA是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利用数学规划模型对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7-8]。DEA的优势在于能够处理多输入和多输出的有效性评价,不需要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权重进行主观判断,能直接根据创新投入与产出指标的相关数据建立DEA评价模型,且不必确定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显式表达式。本文建立DEA评价模型为:H=f'(x,y,v,u)(2)式中:H为产业?

综合评价模型,产业创新


sj)T>0,j=1,2,…,{n(3)输入、输出权向量为:v=(v1,v2,…,vm)Tu=(u1,u2,…,us){T(4)评价数学模型为:hj=uTyjvTxj=∑sr=1uryrj∑mi=1vixij,j=1,2,…,n(5)PCA侧重对产业创新系统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而DEA侧重对产业创新系统转化过程效率进行评价[9]。采用双轨并行的评价模式建立二维评价体系,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对产业创新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及效率做出全面评价,如图2所示。图2PCA/DEA综合评价模型Fig.2PCA/DEAComprehensiveevaluationmodel1.3评价指标体系1.3.1产业创新投入指标产业创新投入是产业创新活动的根本来源,投入的人力与资金资源在产业创新系统内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应用。产业创新投入指标主要用R&D(Researchanddevelopment)投入来衡量,包括经费投入和人力投入两个方面:R&D经费投入强度=R&D投入经费销售收入×100%(6)R&D人员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数从业人员总数×100%(7)1.3.2产业创新产出指标(1)新产品产值率新产品是产业及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产出之一,直接贡献于企业销售收入及产业竞争力。选取新产品产值率作为产业创新产出指标,可体现技术创新对产业技术持续进步的促进作用:新产品产值率=新产品产值总产值×100%(8)(2)万人发明专利申请数专利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另外一种重要产出形式,体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积累和发展基矗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专利类型中,最能体现出其技术创新水平的是发明专利。考虑到产业规模的差距,选择当年万人发明专利申请数作为创新成果指标:万人发明专利?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蔡翼飞;魏后凯;吴利学;;中国城镇化成本的度量研究[J];发展研究;2014年01期

2 傅娟;孙久文;;北京城市增长效率变化轨迹[J];城市问题;2014年08期

3 李艳军;华民;;中国城市经济的绿色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与环境研究;2014年02期

4 杨海波;汪治兴;周吉意;;基于专利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潜力分析——以广西汽车发动机技术为例[J];价值工程;2012年16期

5 陈青;;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服务型企业升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14期

6 孙伟;;异质化效用与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动态创新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21期

7 汪艳霞;钟书华;;企业“孵化—加速”耦合对接的功能创新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宇;全球价值链下我国汽车产业升级机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陈俊杰;基于竞争力理论的电信运营企业成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黄睿;跨学科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科研创新能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贺灵;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评及增进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高宏伟;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实证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6 孙莹;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7 顾全;典型科技发达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管理对我国的借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李飞;创业导向的产学协同创新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刘琪;区域生物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姚蔚;模仿创新是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现实之路[J];汽车工业研究;2003年03期

2 邵奇惠;;自主创新是中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然选择[J];汽车工业研究;2006年01期

3 高旭东,高蔚卿;我国企业发展自主品牌轿车的战略选择[J];科技和产业;2004年10期

4 芮明杰,方统法;知识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5 于开乐;王铁民;;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南汽并购罗孚经验及一般启示[J];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6 金履忠;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要走自主开发的正确道路——“奇瑞”的成就及其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7 李显君;庞丽;;中国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突破机制探讨[J];科学学研究;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景禄;徐诚;周建平;李树广;;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装备效能稳健评估方法及其应用[J];兵工学报;2010年08期

2 张毅,沈荣芳;数据包络分析评价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实证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7期

3 孟庆澄;高岩;;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交互式预测方法进行财政预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苏鹤;;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我国汽车产业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8期

5 边文莉,郭景福;数据包络分析在经济分析与测量中的应用[J];佳木斯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6 余学林,顾培亮;数据包络分析过剩模型用于经济效率评估[J];天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张铁峰,苑津莎,郭伟;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配电网投资项目经济评价[J];电力建设;2005年07期

8 张仲荣;王武民;安常胜;;数据包络分析在城市经济运行效率评价中的应用[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9 钱文婧;;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珠三角城市竞争力研究[J];城市观察;2010年05期

10 李长宏;吕靖;秦建法;;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铁路特种集装箱运营效率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奕;;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上海开发区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2 李新凯;马克芬;刘洪春;景向永;;数据包络分析在数字资源绩效评价中的应用[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郑春梅;柴静;;我国部分省市有色金属产业效率评价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彭正银;邓好霞;刘蕊;;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企业网络组织协同的耦合评价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其他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刘英平;高新陵;林志贵;沈祖诒;;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绿色产品评价方法研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宋春霞;;不确定环境下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模糊期望值模型(英文)[A];第三届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康梅;冯英浚;;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综合因子绩效评价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荣;罗小明;熊龙飞;;数据包络分析及其在武器装备论证中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吕秀萍;;1999~2004年中国保险业效率实证研究:基于DEA方法[A];保险学术获奖成果汇编(2008)[C];2009年

10 魏权龄;;DEA及其经济背景[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罗洪浪;封闭式基金业绩的数据包络分析[N];中国证券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查勇;数据包络分析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吴德胜;数据包络分析若干理论和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王全文;DEA方法的进一步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王美强;模糊数据包络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媛;数据包络分析在多阶段交换生产系统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冯靖;数据包络分析理论及其应用[D];天津大学;2005年

3 陈浩东;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李新凯;数据包络分析在数字资源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邢俊;基于样本数据包络分析的若干模型与方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6 韩青;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青岛市污染减排指标分配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柳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李宁;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非均一评价及判别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刘洋;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神经网络的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翟文秀;山东省服务业效率实证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58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558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7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