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安徽工业化进程的迟滞与原因考察——以芜湖为例

发布时间:2019-11-11 12:54
【摘要】:1900—1930年芜湖对外贸易实际值一直增长,直到1931年后才开始急剧下滑。在这一过程中,芜湖及安徽其他主要城市的商业过度繁荣,导致工业投资过低,产业结构严重失调,近代工业化进程迟滞,在全国处于末流。1930年代,芜湖随着商业尤其是米业的衰败而衰败。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但芜湖及安徽经济的发展却违背了这一原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期,但芜湖及安徽其他主要城市的近代工业化却因商业的过度发展,仍然扮演着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的角色,未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近代工业,走向衰落不可避免。
【图文】:

实际值


?900—1904年的数据以1898—1899年、1905年的数据为依据计算。最终算出的芜湖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见表1。表1芜湖进出口商品总价格指数年份190019011902190319041905190619071908指数10099118114114130125137141年份190919101911191219131914191519161917指数138180203215144150181163164年份191819191920192119221923192419251926指数231181202214205191212221186年份1927192819291930193119321933指数2151802282593432382322.对外贸易实际值分析根据表1,对进出口总额的名义价值tO鍍td进行修正并绘制成图1,可以作为分析对外贸易实际值演变的根据。从图1来看,自然灾害和政治动荡对进出口实际值有显著的负面影响。1906年安徽2/3的地区遭遇洪灾,1907年有32个州县发生自然灾害,,1910年有56个州县发生自然灾害,1911年有20余州县发生自然灾害,灾民300多万,饿死者70多万,奄奄待毙者40多万,当时甚至发生了吃人肉的惨剧。1906—1911年,南陵、繁昌、宣城、和州、徽州、太平等多处发生民众骚动抢米事件。1914年全省都发生了各种自然灾害,1916年长江淮河沿岸遭遇水灾而芜湖遭遇旱灾,1919年潜山、怀宁、宿松、合肥等10余县遭遇水灾[5],1931年遭遇特大水灾。1911—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1921年直皖战争爆发,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灾害和政治动荡会拉动价格指数的上涨,如1906—1908年、1910—1912年、1914年、1916年、1919年、1921年、1925年、1927年和1931年的对外贸易下滑,尤其是1906—1908年、1911—1912年、1921年、1927年和1931年下滑最为明显。图1进出口实际值变化自然灾害和政治动荡对进出口贸易只能产生暂时性的短期冲击。根据图1,从长期来看,1900—1905年是缓慢增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戴国芳;;近代芜湖米市兴衰的原因及其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6年02期

2 谢国权;近代芜湖米市与芜湖城市的发展[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芳;;稻米贸易与近代安徽长江流域市镇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陈爱娟;;19世纪50-80年代芜湖米市米源地稻米生产能力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3 王艳红;;近年来安徽近代交通史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梁诸英;;重商求利:皖江地区传统农耕文化的近代嬗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5 张东刚;消费需求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刘巍;;储蓄不足与供给约束型经济态势——近代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前提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7 牛文琴;;20世纪前期山西乡村雇工货币工资的考察[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徐畅;;近代中国国内的粮食流通与粮食进口[J];东岳论丛;2011年11期

9 王玉茹;;近代中国农村物价指数变动趋势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梁诸英;吕君丽;;近代皖江地区农业的变迁[J];古今农业;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2 梁诸英;明清时期皖南平原农业生产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贺水金;由乱至治[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4 王春芳;稻米流通与近代安徽地方社会(187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莲;近代芜湖与皖江地区农村经济(1876—1936)[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光辉;近代奉贤鼎丰酱园经营活动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闻云峰;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4 孟玲洲;传统与变迁:工业化背景下的近代济南城市手工业(1901-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尹宗云;清代皖南道研究(1734-1911)[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德尚;近代安徽手工业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张洪华;抗战前十年江苏米粮集散市场运销研究(1927-1937)[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钟华英;“从繁荣到衰败”:民国四川蚕丝业的演进历程[D];四川大学;2005年

9 张亮;皖江流域城市结构、功能及其早期转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张雪;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苏南农村生产活动的历史考察[D];吉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承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路[J];文史哲;199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再生;安徽经济保持“踏步” 安徽经济:走高还是向下[J];安徽决策咨询;2001年12期

2 赵金宝;明年安徽经济增长不容乐观[J];安徽决策咨询;2001年12期

3 洪功翔;查会琼;;实行“大企业”战略,推动安徽经济率先“崛起”[J];生产力研究;2007年05期

4 ;安徽经济好新闻评选揭晓[J];决策;2013年05期

5 朱先发,刘光景;安徽经济:驶入“快车道”[J];安徽决策咨询;1994年03期

6 徐从才,晏维龙;培育产权市场促进安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7 ;启动安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J];安徽决策咨询;1997年11期

8 金汶;面向新世纪的安徽经济战略思考[J];安徽决策咨询;1998年06期

9 吕连生;四个特征 四条建议 透析当前安徽经济形势[J];安徽决策咨询;1998年06期

10 汪洋;如何看待当前安徽经济形势[J];安徽决策咨询;199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效昭;;寻求发展安徽经济之策的几点理性思考[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傲兰;;安徽应强化实施大开放战略[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蒋云龙;;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安徽经济的崛起[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刘红兵;;安徽:经济塌陷到崛起的路径思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武云亮;刘坤;;现代服务业拉动安徽经济增长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赵良庆;;安徽经济结构调整若干问题探讨[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加快安徽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洪永平;;提高安徽历史文化影响力的思考[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9 朱云鹃;;安徽区位经济优势分析[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平;;要把发展作为我省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代序言)——在“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过劲松 本报记者 姚自琦;安徽经济为何能逆势上扬?[N];安徽经济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王晓琴;县域经济助力安徽经济稳增长[N];安徽经济报;2013年

3 本报评论员;着力打造安徽经济升级版[N];安徽日报;2013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陈耀;评《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论丛》[N];安徽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高卫民;谁在支撑安徽经济稳增长?[N];安徽经济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广鑫业;前三季度安徽经济运行中部领先[N];安徽经济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广鑫业;解析安徽经济“喜”与“忧”[N];安徽经济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王晓琴 实习生 胡月;安徽经济转型成效继续显现[N];安徽经济报;2014年

9 省经济研究院 胡再生 夏兴萍 王娟;安徽经济稳增长的对策建议[N];安徽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王晓琴;透视“新常态”下的安徽经济[N];安徽经济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章建;铁路与近代安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1912-1937)[D];苏州大学;2013年

2 刘海涛;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898-1938)[D];苏州大学;2015年

3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印萍;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2 黄煦;安徽各地市产业转移承接力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3 张一;清末民初安徽报刊与新思潮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

4 李德尚;近代安徽手工业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李标;晚清安徽财政变革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6 刘强;1927-1937年安徽教师群体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兰新;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安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夏利飞;安徽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9 王光锐;民国时期安徽棉产改良与推广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刘光辉;安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D];安徽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9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559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e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