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的阶段性与工业反哺农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晓河;蓝海涛;黄汉权;;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2 冯飞;王晓明;王金照;;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J];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08期
3 王海涛;卢向宇;;我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客观性及测算[J];当代经济;2013年19期
4 李佐军;;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J];红旗文稿;2007年12期
5 朱钢;论工业化阶段划分及增长来源变动[J];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6 叶兴庆;;应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J];农村工作通讯;2005年07期
7 孙久文;丁鸿君;;我国工业化阶段测度的区域特征实证分析——基于江苏、河南和新疆的比较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8 陈颂东;;城乡结构转换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9 张美云;;工业化阶段划分理论综述——兼谈对我国目前工业化所处阶段的判定[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任保平;工业反哺农业: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发展战略转型及其政策取向[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nalysis on Behaviour Differentiation and Motive of Rural Household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11期
2 周本立,吴劲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安徽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阶段及“十五”面临的主要任务[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张启强;论工业化对“三农”问题的驱动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蒙丹;;工业反哺农业中资金投入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5 毛广雄;;淮安市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及推进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6 马强;王道龙;;内蒙古农业份额下降与国民经济结构演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7 刘丽;;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培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8 王玉玲;唐华陶;;城乡统筹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9 姜天龙;;工业化进程中农户行为分化与动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10 车莹;;工业化:概念、发展理论和衡量指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潘家华;伞锋;;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转型[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结构变迁[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董志凯;;新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历史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洪业应;;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计量分析——以贵州省为例[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张开华;李胜强;;新农村建设当前重点是创新投入机制[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彭易成;张霞;;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比较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8 过文俊;;中国的工业化与民间资本的新使命[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王朝贵;;西部地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问题探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国众;;上海转变增长方式:运行判断与路径突破[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6 袁忠贤;省域农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江梅;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邢树东;税收弹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10 蒋满霖;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白宏博;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性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朱悦;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俞琳洁;无锡市失地农民的安置与保障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吕军凯;青岛市港口产业结构发展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吴殿鹏;山东省流动劳动力就业和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庄霖;青岛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肖方国;青岛市金融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秋生;任玉珑;李萍;;城市区位战略随交通变化的决策与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唐亚霞;;重庆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3期
3 肖琴;;我国农业补贴现状及改革建议[J];当代经济;2011年01期
4 段学军;虞孝感;陆大道;Josef Nipper;;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研究及其意义[J];地理学报;2010年02期
5 韩星焕;王艳华;;吉林省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12期
6 刘平量;;论海南工业化进程中的主导产业选择[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陈春林;市场经济条件下剪刀差的形成与计算[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8 蔡f ;;克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J];内部文稿;2000年15期
9 李小建;李二玲;;克鲁格曼、诺贝尔经济学奖与经济地理学发展[J];经济地理;2009年03期
10 张佰林;杨庆媛;鲁春阳;孙丕苓;宗会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重庆市40个区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芳;;浅析“工业反哺农业”[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22期
2 刘宁;;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类型、切入点及方式分析[J];农村经济;2005年12期
3 李勇刚;赵海;;再议工业反哺农业[J];台声.新视角;2005年06期
4 黄山松;;构建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机制[J];农村经济;2006年01期
5 卢昆;郑风田;宫生文;;现阶段中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实施探析[J];社会科学家;2006年02期
6 ;陕西工业还无力反哺农业这对很多省来说都是个问题[J];领导决策信息;2006年19期
7 ;工业反哺农业 城乡携手前行 开篇的话[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6年08期
8 贾晔楠;王小宁;;我国当前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的研究综述[J];北方经贸;2006年08期
9 宋立瑛;;现阶段我国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研究观点综述[J];经济纵横;2006年10期
10 范国庆;;略论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措施[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刚;褚夫运;;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新农村建设路径与机制探讨[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欧清华;;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 实现国家利益、烟农利益和谐发展[A];广西烟草学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陶永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理念[A];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山东省农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陶永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理念[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5 宋立瑛;;再论工业反哺农业[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王琦;;工业反哺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7 唐炳贵;;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切实解决“三农”问题[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8 黄育安;陈光辉;;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的思考[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9 张毅军;;论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措施[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10 李以明;;从产业关联角度构建工业反哺农业机制[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立军 吴兰;安徽探索工业反哺农业路径[N];安徽经济报;2007年
2 宗文;对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考[N];贵州日报;2007年
3 辽宁省工商业联合会;关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中重要作用的几点建议[N];友报;2007年
4 莱山区委书记 于常青;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N];烟台日报;2006年
5 邓聿文;找准工业反哺农业的“抓手”[N];经理日报;2005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国祥 博士;工业反哺农业利在畜牧[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7 记者 杨泽伟;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N];杭州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唐沙砂 通讯员 吴绍冰;工业反哺农业的河北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9 晨霞;正确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N];吉林农村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符文华;我州在昆明举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闻发布会[N];楚雄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朔;中国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周建华;工业反哺农业机制构建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超;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张党军;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选择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3 林志玲;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胡勇;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向阳;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实现机制的构建及政策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江晓莉;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选择[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高建泉;新疆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取向和路径选择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李嘉平;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9 茆志英;工业反哺农业的主要政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10 傅姗姗;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体系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5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56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