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3 09:07
   我国上市公司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和财务舞弊事件频频出现,因此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期被浑水公司揭发曝光的辉山乳业内控失效案例,让人们更加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国家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于管理和实施监管,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方面发布了一系列规范制度,如财政部在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随着人们对乳制品消费需求量的不断提高,乳制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然而,近几年出现的一系列乳制品安全事件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人们开始对我国的乳制品是否安全产生了怀疑,甚至一度引发了“外购潮”,这使得我国的乳制品行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这种现象除了使乳制品企业本身意识到了危机外,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但学界的关注重点往往集中于对乳制品安全事件出现的原因以及行业业绩等方面的研究探讨,缺少针对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选择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作为研究主题,既可以丰富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又可以为规范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供参考。本文以乳制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并对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测度并排名,找出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以辉山乳业为例,进一步剖析辉山乳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从内控五要素的角度提出提高乳制品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本文研究发现:我国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治理结构水平下滑、股权过于集中、缺乏社会责任观念、内部披露水平下滑、风险评估系统不完善、内部监督工作不积极等问题,因此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剖析辉山乳业案例,发现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股权过于集中、内部监督失效、对外披露信息严重失真、没有建立健全公司内控制度、风险评估与信息沟通不及时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应通过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完善控制活动、完善信息沟通、加强内部监督等措施来提高我国乳制品上市公司内控有效性。
【学位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426.82;F406.7
【部分图文】: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乳制品


4图 1-1 研究技术路线图1.3 研究方法(1)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本文对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相关理论及概念进行归纳和总结,根据我国乳制品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评价乳制品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标体系,并对乳制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分,运用的是归纳法和演绎法的思维。

折线图,乳制品,营业收入,上市公司


中沪深上市 11 家,在港上市 5 家;2012 年上市 16 家,其中沪深上市 11 家,在港上市 5 家;2013 年上市 18 家,其中沪深上市 11 家,在港上市 7 家;2014 年上市 20 家,其中沪深上市 12 家,在港上市 8 家;2015 年上市 24 家,其中沪深上市 14 家,在港上市 10 家;2016 年上市公司分布情况与 2015 年相同。因为行业起步较晚等特殊原因,我国乳业上市公司数量不是很多。依据我国乳业上市公司依托牧场或者消费市场的不同分为两类:以牧场为依托的企业,如蒙牛、伊利、西部牧场、承德露露、天润乳业和原生态牧业。这类企业之所以建立在东三省或者内蒙古的牧场附近,就是想充分的利用奶源优势。另一类则是以消费市场为依托的企业,这类企业选址在离消费市场比较近的地方,比如光明乳业和三元股份。它们只能缩短运输距离,节省运输时间,保证乳制品能够新鲜和及时,这些都能让他们在开拓市场,提升发展能力上占据优势。4.1.3 乳制品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折线图,净利润,乳制品,增长率


但是总体的趋势是下降的。从营业收入增长率看营业收入整体状况的话,营业收入每年都是增长的,只不过增长的速率总体是下滑的。而 2010-2016 年乳制品行业上市公司总体净利润增长率如图 4-2 所示。注:数据来源与巨潮资讯网,经手工整理得出。图 4-2 2010-2016 年乳制品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折线图从图 4-2 中可以看到,2010-2016 年我国乳制品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虽然在2011 年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但是总体净利润增长率是向下的趋势。净利润增长率到2016 年甚至变成了负数。由图 4-1、图 4-2 可以看出,乳制品行业近年来整体发展态势不佳,尤其是 2016年该行业的净利润增长率整体为负数。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乳制品行业产品质量以及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少真;李辉;潘颖;;内部控制、制度环境与技术创新[J];科学管理研究;2015年06期

2 蔚风英;林爱梅;;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5年18期

3 李文昌;王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J];财会研究;2014年12期

4 董晓霞;李志强;;中国奶制品市场形势分析及未来10年展望[J];农业展望;2014年09期

5 王红秀;黄政;;董事会特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税务与经济;2014年04期

6 周鑫;戴文涛;;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营目标指数研究——基于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年04期

7 李万福;林斌;刘春丽;;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如何影响财务报告?——基于中国情境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4年06期

8 宣杰;刘园慧;;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3年21期

9 周守华;胡为民;林斌;刘春丽;;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年07期

10 刘影;张友峰;;内部控制资产安全性的测度评价[J];山东纺织经济;201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祖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本文编号:2811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811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e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