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效应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9 09:15
   基于武汉市1997-2017年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构建库兹涅茨曲线模型验证碳排放强度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武汉市1997-2017年碳排放总量随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呈波动型增加,其中建设用地碳排放是其主要来源,占碳排放总量的99%以上;(2)武汉市碳排放强度与建设用地总量比例存在"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3)二级地类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和交通运输用地比例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均存在"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而水利设施用地比例与碳排放强度之间无明显的曲线关系。为此,建设用地扩张指标应向低碳产业用地倾斜,同时促使土地向具有碳汇功能的草地、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转换。
【部分图文】:

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总量,比例


表3 碳排放强度与建设用地总量比例库兹涅茨曲线拟合结果 曲线 a0 a1 a2 a3 R2 F 一次 73.361***(4.163) 3.325***(3.365) 0.340*** 11.324*** 二次 -337.561***(-3.910) 50.993***(5.130) -1.339***(-4.806) 0.695*** 23.800*** 三次 - - - - - - 注:括号内为t值,***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表3中的回归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与建设用地总量比例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曲线拟合效果良好(如图1所示),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因此,得出回归模型为:y=-337.561+50.993x-1.339x2。

二次曲线,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比例


图2 碳排放强度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库兹涅茨曲线拟合根据表4中碳排放强度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的回归结果可知,二次曲线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最能反映碳排放强度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图2中的曲线拟合效果良好,各回归系数都通过1%的水平上显著,回归模型为:y=-312.668+59.719x-1.933x2。

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设施,比例


该模型中,a1>0,a2<0,a3 =0,根据系数可判定碳排放强度与交通运输用地比例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即随着交通运输用地比例的增加,碳排放强度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武汉市交通运输用地土地面积占武汉市土地面积比例在峰值之前时,碳排放强度会随着交通运输用地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当比例超过临界值后,碳排放强度会随着交通运输用地比例的增加而下降。交通运输用地一直作为重要的碳源,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节能减排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居民绿色环保出行意识的提升,大大缓解了交通运输用地的碳排放压力。根据表4中碳排放强度与水利设施用地比例的回归结果可知,碳排放强度与水利设施用地之间无明显的关系,各回归系数也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图4中散点图也可以看出,各点是无序分布的,无明显的曲线关系。这是因为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包括水库和水工建筑的土地,水域虽然能够吸收碳,但吸收系数小,与碳排放总量相比可以忽略,因此碳排放强度与水利设施用地比例之间并无明显的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润森;濮励杰;文继群;许艳;;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效应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05期

2 梁雪石;郭文栋;郑福云;;黑龙江省建设用地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年04期

3 陈怡君;刘小波;于晓凤;周宝同;;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的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相关性研究——以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09期

4 靳晓雯;张宇;;建设用地扩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6年04期

5 张思齐;陈银蓉;;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相关效应[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1期

6 袁凯华;甘臣林;杨慧琳;刘晔;陈银蓉;朱庆莹;;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增长的EKC验证及特征分解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9年01期

7 蔡苗苗;吴开亚;;上海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年04期

8 周宝同;邵俊明;刘小波;于晓凤;刘颖;;重庆市不同功能区建设用地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J];中国岩溶;2016年06期

9 杨晓华;王芳;;北京市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19年07期

10 贺红兵;;中国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成;生态网络视角下的中国隐含碳流动和碳减排目标分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王月;中国膳食碳排放及其与国外的比较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3 焦萍;中国交通碳减排压力与碳排放转移时空演进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4 张晶;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5 吴昊;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测算及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6 王星;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分异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7 赵桂梅;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进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8 王劼;农业部门碳排放效率的国际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9 刘志红;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测算、收敛及脱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年

10 王晓路;区域经济状况、企业社会责任与碳排放[D];南京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山平;重庆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效应的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D];西南大学;2014年

2 冯天伟;郑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17年

3 樊高源;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4 汪涛;金融发展与金融节能对碳排放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9年

5 刘亮;火电企业碳排放权的估值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9年

6 高静;中国省际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9年

7 杨帆;基于IGWO-SVM模型的河北省碳排放情景预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8 郑凡;家庭人口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9 李慧丽;典型绿色产业发展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10 张丹;基于B-S模型对碳排放权价值评估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60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860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f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