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公共艺术介入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区的模式研究——以半坡国际艺术区和驳二艺术特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0-11-02 07:00
   公共艺术介入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区,结合园区元素,通过艺术化的处理方式彰显园区特有的场所精神,使其空间环境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特征。本文以半坡国际艺术区和驳二艺术特区为例,对公共艺术介入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区的模式展开研究,从深化园区入口空间的主题提炼、推动广场空间的情境叙述、介入园区街道空间的序列定义、加强园区建筑空间的氛围营造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此后其他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与工业遗产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部分图文】:

国际,园区


半坡国际艺术区的入口(见图一)选用了鲜活的橙色和稳重的灰色作为主色调,橙色既是半坡彩陶文化主色调的演变,也体现了改造后园区的新活力,而灰色则与工业遗产园区的整体色调相匹配。其LOGO图样提取自半坡文化中的典型符号样式,将体现当地原始人淳朴审美意识的彩陶“人面鱼纹”和“鱼纹”纹样中的人面与鱼身进行符号化演化,朴实的纹样造型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且植入园区各设施中,使该区域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让人们在游园过程中感受仰韶文化和半坡历史。此外,鱼骨造型的设施还为儿童提供了攀爬玩耍的功能,促进儿童与园区进行互动。将该区域曾经的文化基因以符号的形式介入园区,既是对半坡文化的提练展示,也能让公众更多的了解该区域的发展历史。(二)对园区昔日生产生活方式的提炼展示

景观图,火车头,水景,广场


通过入口空间的艺术设施走下台阶,进入半坡国际艺术区,映入眼帘的就是7号车间剧场前的火车头水景景观广场(见图二),其通过下沉的方式使空间氛围从喧闹进入安静。火车头所在地原本是铁路专用线灞桥火车站,供印染厂北侧的陕西省纺织品采购站仓库使用,后成为遗留下来的工业设施。设计者以水景围合的方式将火车头半包围起来,静水的处理手法让火车倒影在水中,随风浮动的水面与静止的火车头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这个广场具有交通引导的功能,同时,带有距离感的观赏也有助于烘托历史感。作为景观,其还能引发老一辈人对过去的回忆,对年轻人来说也是驻足拍照的最佳地。(二)重现园区的历史发展进程

火车头,特区,公园,广场


在驳二艺术特区由铁路园区变身而来的钢雕公园广场中,整齐的铁轨上也放置着一个经过修缮的火车头(见图三),其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精神需求,而且还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相比半坡国际艺术区处理火车头的方式,这里通过近距离的触觉体验可让人更直观地感受铁路园区的历史变迁。不远处,园区还设有比例缩小的火车,儿童可以坐火车的游戏方式感受铁路园区的文化,既满足了儿童爱玩的天性,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从而维系区域的铁路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媛;;工业“再革命”——旧工厂上的艺术活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年08期

2 贾亮明;范晓莉;;新类型公共艺术对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区的微介入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9年01期

3 刘德道;;艺术工厂:工业遗产开发研究新视域[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年05期

4 王永健;;陶溪川:工业遗产资源再利用的造梦空间[J];中华文化画报;2018年S1期

5 尚媛;荆福全;;沈阳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现状与工业遗产文化特点分析研究[J];芒种;2018年10期

6 ;湖北省重点(培肓)学科——艺术学理论[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张力;;以工业遗产为切入点的世遗教育现状与对策——以我国师范类高等美术院校为例[J];美育学刊;2016年04期

8 孙婷;;艺术,钢铁之都的蝶变: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论坛综述[J];公共艺术;2018年05期

9 方言;;铁轨上遗落的文明[J];齐鲁周刊;2014年48期

10 黄锐;;北京798的蜕变或重生[J];出版广角;2008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献国;哈尔滨老工业基地文化资源与城市公共艺术的融合与再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66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866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3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