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碳交易下多能联合外送调度优化及综合效益评价

发布时间:2020-11-16 06:26
   巴黎协定签订以来,中国面临的碳减排压力愈发增大,电力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有必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当前,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应对二氧化碳排放及能源供需缺口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并且随着特高压电网输电工程的建设,中国发电资源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的情况也得到有效改善。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如何更好地消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难题。为提高发电侧电力调度绿色效益,文章对传统发电调度模型进行优化,构建了碳交易下风光火三种发电资源联合调度模型,并通过与其它调度模式的综合效益对比研究,验证了该优化模型的实用性、有效性与科学性。首先,文章对碳排放权交易理论、多能联合发电调度理论、综合评价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梳理;其次,基于碳排放权交易内在形成机理构建出动态碳交易模型,为下阶段联合调度模型构建做准备;接着,考虑到风电光伏电源出力的随机性与波动性,利用蒙特卡洛随机抽样方法预测风光电力发电功率,并结合碳交易模型,构建出碳交易机制下风光火联合发电调度优化模型;然后,选取疆电外送天中直流输电通道配套电源作为文章的实例,将构建的优化模型应用于此,采用情境分析与敏感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模型应用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在文章提出的调度模式下,成功实现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同时,有效保证了发电系统的平稳运行,并使得调度系统具有一个相对低水平的煤耗强度与碳排放强度;最后,为进一步验证优化模型的先进性,文章基于绿色评价理念,采用灰色关联理想点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出不同调度模式下发电调度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用于对比分析优化模型与其它调度方式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显示,得益于节能与环保效益的显现,文章提出的优化调度模式具有相对较优的发电调度综合效益。
【学位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426.61
【部分图文】:

轨迹图,关键指标,市场,进展报告


图2-1三大碳交易市场关键指标比较??数据来源于《ICAP20丨8年度全球碳市场进展报告》??图2-1为国际上二大碳父易市场的关键指标对比,其中总量下降轨迹指2018年配??额总量相比于2017年总量的下降率;覆盖范围指碳交易市场参与主体占全社会总碳排??放的百分比;碳价指2017年配额平均交易价格;付费配额百分比指需通过拍卖或其他??方式付费获得的配额比例。根据图2-1数据显示,韩国碳交易市场在覆盖范围与碳价方??面都高于其余两个市场;美国由于全面实行拍卖法,因此付费配额占比为1〇〇%,韩国??付费配额占比为〇;在总量下降轨迹方面,美国市场最为严格,2018年相比2017年碳??排放配额总量降低了?3.38%。根据当前中国试点城市碳市场建设情况来看,虽然中国碳??市场在覆盖范围及参与行业上与美国RGGI类似,但是中国的碳交易价格和配额分配方??式更接近与欧盟与韩国的碳市场情况。??在对欧盟、韩国、美国三大相对成熟的碳市场建设情况开展分析后,本研究归纳出??如下参考建议,可用于为中国碳市场的完善提供借

电源,可再生能源,火电,光伏


华北It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见图2-2。由于核电及大多数水电机组负责满足基荷,一般不参与调峰,的多能联合调度研宄重点关注风电、光伏与火电。按照现行的发电类型与光伏属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洁能源,发电能力受外界条件约束调度中,火电资源常常作为备用容量,负责满足风电与光伏的调峰需要。关规定,推行可再生能源优先调度,但是考虑到电网运行安全,在具体需要的不同存在着多种可再生能源与火电联合调度方式。其中,经济调增率法和协调方程式进行调度,调度目标在于追求全网供电成本最小;发电系统碳排放水平最低为目标函数;节能调度,则是以能耗水平最低些调度方式以节能、环保、经济为原则,确定出不同类型机组的发电顺或者直接按照机组能耗标准,优先调度低能耗机组,从而激励发电企业改造等途径降低机组发电能耗,确保电力系统实现节能减排,提高整体8%??

负荷曲线,联合调度模型,外送,型参数


人中直流输电通道配套电源内包括有3个燃煤火电厂,共8台发电机组,发电机组??扣关参数设定见下表4-1。配套电源中风电、光伏电场各个时段内功率预测数据及直流??输电通道受端夏季某典型日负荷需求数据见图4-2。由于该外送通道属于特高压直流输??电,因此需满足直流运行约朿,包括直流禁止运行区约束、直流出力维持约束、直流出??力平滑约束、直流上下限、爬坡约束等[29】,使得负荷曲线与常规交流负荷曲线不同,呈??现平滑性的特征。调度周期选为一天24h,优化时段间隔取lh,开展日前发电计划调度??研究。???表4-1火电机组参数???电;机组?Q'min?a0i?au?a2i?c0i?c“?c2l.??(MW)?(MW)?,?’,?’’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陕西省发改委联合调研组;王艳照;;京沪粤碳交易调研报告[J];陕西发展和改革;2012年04期

2 宋焕斌;;居民碳交易机制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20期

3 胡登龙;;我国碳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及价格机制研究[J];价格月刊;2016年10期

4 黄以天;;国际碳交易机制的演进与前景[J];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10期

5 彭梅芳;;中国碳交易合同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年13期

6 ;京冀跨区域碳交易一月仅一单[J];居业;2015年02期

7 徐双庆;顾阿伦;刘滨;;日澳碳交易系统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15年17期

8 郑爽;刘海燕;王际杰;;全国七省市碳交易试点进展总结[J];中国能源;2015年09期

9 杜少中;;碳交易:走入寻常百姓家[J];中华环境;2015年12期

10 赵雪;;初探碳交易[J];中国石油石化;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红迪;碳交易背景下能源市场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2 尚庆雨;基于碳交易的煤粉工业锅炉系统运营成本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3 李小燕;碳交易机制下考虑成员竞争和信息非对称的供应链协调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4 吴松岭;超大城市私家车管控的个人碳交易与碳税政策比较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5 黄小喜;国际碳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周钰;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碳交易参与意愿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7 秦昌才;基于储存安排的动态碳交易机制设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8 王善勇;个人碳交易体系下消费者碳排放权交易与能源消费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范进;基于个人碳交易行为模型的电力消费选择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苏蕾;碳交易期货市场的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常乐;基于多Agent模型的碳交易机制对企业减排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2 杜米(Komba.Dominic Ladis);[D];长安大学;2019年

3 刘强;碳交易机制及随机需求下产品库存整合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9年

4 沈菲;我国碳交易价格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5 丁毅宏;碳交易下多能联合外送调度优化及综合效益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6 刘智卿;基于动态CGE模型的碳交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7 韩丹丹;基于实物期权的企业碳交易决策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8 钱晓晨;火电厂碳交易适应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9 黄向岚;中国碳交易的环境经济效应评估[D];厦门大学;2018年

10 巩旭;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投资价值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5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885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7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