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户煤改气的经济与环境效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2 18:53
煤改气是解决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尚未能在中国快速全面推广,最主要是因为煤改气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还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中国约20%的能源消费来自建筑能耗,而散烧煤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推动建筑用户煤改气是实现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建筑用户煤改气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来说明中国煤改气的推行方向和改进建议。在分析中国煤改气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分供系统和联供系统的冷热电能量流,采用DeST软件和逐时能源负荷分摊法模拟计算了中国五大气候区六种建筑用户的全年逐时冷热电负荷,设计了燃煤分供系统、燃气分供系统、“以电定热”和“以热定电”设计模式下的三种不同发电机组燃气联供系统共八种供能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目标优化方法计算了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用户煤改气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并进行了能源价格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三十种建筑中有九种建筑在煤改气方面具有经济可行性;煤改气政策应优先在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的酒店建筑、办公建筑和商业建筑中推行;建筑用户煤改气经济效益最优和考虑环境外部性的经济性最优的方案集中在:“以电定热”设计模式下以燃气轮机和微...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框架图
图 2.2 中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地区分布图Fig. 2.2 Locations of China’s natural gas distributed energy projects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各省发改委网站及各天然气公司官网等整理。表 2.1 中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建筑类型分布Table 2.1 Building types of natural gas distributed energy projects in China类型 渔业 大学城 居民区 垃圾处理 会展 数据中心 交通枢纽 高校数量 1 2 2 3 12 13 14 15
图 3.1 中国建筑气候分区图Fig. 3.1 China’s building climate zones来源: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3.2.3 建筑用户类型建筑的类别很多,按照使用性质可以分为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本文所研究的建筑为非生产性建筑。公共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 2016 年建筑业的发展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图 3.2),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竣工面积 42.24 亿㎡,超过 88%为非生产性建筑(住宅建筑67.25%、公共建筑 20.93%),公共建筑主要为商业建筑(7.18%)、办公建筑(5.57%)和旅游建筑及科教文卫建筑(5.19%),实现非生产性建筑的低能耗使用,是推进煤改气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散烧煤替代需要认真规划和实施[J]. 杜祥琬.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7(09)
[2]分布式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经济性研究[J]. 袁家海,李文玉,张兴平. 国际石油经济. 2016(11)
[3]广东省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方式选择及模拟评价[J]. 钟式玉,郭贤明,于文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S1)
[4]考虑气候条件及建筑类型等因素的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多目标优化及评估[J]. 蒋润花,曾蓉,李洪强,张国强,杨敏林,徐勇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12)
[5]中国能源清洁低碳化利用的战略路径[J]. 王震,刘明明,郭海涛. 天然气工业. 2016(04)
[6]楼宇型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系统经济性分析[J]. 侯晓勇,梁亚红. 暖通空调. 2016(02)
[7]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综合价值分析[J]. 王雁凌,李蓓,崔航.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01)
[8]基于需求侧视角的天然气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节能效益研究[J]. 任洪波,吴琼,任建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17)
[9]发展分布式能源 优化供应体系[J]. 宋桂秋. 宏观经济管理. 2015(07)
[10]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研究(9):“煤改气”应首选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J]. 殷平. 暖通空调. 2015(03)
博士论文
[1]分布式能源系统3E效益综合评价研究[D]. 李淼.大连理工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分布式能源系统在高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D]. 亓晓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5
[2]用于医院建筑的热电联供系统方案及运行策略的研究[D]. 赵金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59767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框架图
图 2.2 中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地区分布图Fig. 2.2 Locations of China’s natural gas distributed energy projects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各省发改委网站及各天然气公司官网等整理。表 2.1 中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建筑类型分布Table 2.1 Building types of natural gas distributed energy projects in China类型 渔业 大学城 居民区 垃圾处理 会展 数据中心 交通枢纽 高校数量 1 2 2 3 12 13 14 15
图 3.1 中国建筑气候分区图Fig. 3.1 China’s building climate zones来源: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3.2.3 建筑用户类型建筑的类别很多,按照使用性质可以分为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本文所研究的建筑为非生产性建筑。公共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 2016 年建筑业的发展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图 3.2),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竣工面积 42.24 亿㎡,超过 88%为非生产性建筑(住宅建筑67.25%、公共建筑 20.93%),公共建筑主要为商业建筑(7.18%)、办公建筑(5.57%)和旅游建筑及科教文卫建筑(5.19%),实现非生产性建筑的低能耗使用,是推进煤改气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散烧煤替代需要认真规划和实施[J]. 杜祥琬.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7(09)
[2]分布式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经济性研究[J]. 袁家海,李文玉,张兴平. 国际石油经济. 2016(11)
[3]广东省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方式选择及模拟评价[J]. 钟式玉,郭贤明,于文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S1)
[4]考虑气候条件及建筑类型等因素的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多目标优化及评估[J]. 蒋润花,曾蓉,李洪强,张国强,杨敏林,徐勇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12)
[5]中国能源清洁低碳化利用的战略路径[J]. 王震,刘明明,郭海涛. 天然气工业. 2016(04)
[6]楼宇型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系统经济性分析[J]. 侯晓勇,梁亚红. 暖通空调. 2016(02)
[7]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综合价值分析[J]. 王雁凌,李蓓,崔航.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01)
[8]基于需求侧视角的天然气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节能效益研究[J]. 任洪波,吴琼,任建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17)
[9]发展分布式能源 优化供应体系[J]. 宋桂秋. 宏观经济管理. 2015(07)
[10]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研究(9):“煤改气”应首选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J]. 殷平. 暖通空调. 2015(03)
博士论文
[1]分布式能源系统3E效益综合评价研究[D]. 李淼.大连理工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分布式能源系统在高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D]. 亓晓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5
[2]用于医院建筑的热电联供系统方案及运行策略的研究[D]. 赵金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59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3059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