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收缩视角下铜陵市工业园区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5 12:54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工业化和全球化发展浪潮的推进下,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高速增长,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日趋延长,区域性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逐步奠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城市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为工业向专业化和集群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动力。随着资源、环境的约束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使得目前许多工业园区那种粗放、非集约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或持续,绝大部分工业园区正在面临着转型发展或二次创业。本文基于城市收缩发展的视角,将精明收缩相关理论引入到工业园区优化研究,在归纳精明收缩的核心理念和工业园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及安徽省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总体特征及布局模式,并对不同阶段铜陵市工业园区所面临的发展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提出工业园区空间布局优化和产业转型发展相应的规划策略、空间布局模式和实施保障措施。研究发现:1)工业园区作为城市重要的功能板块和空间单元,实现了由原先的求量轻质到当前的控量提质的转变,为城市扩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我国工业园区面临空间布局混乱低效、功能定位低端不合理、转型升级进程缓慢乏力、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等诸多问题;3)针对铜陵市工业园区现状,应采取用地整合、功能转...
【文章来源】: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紧缩发展的内涵图示
土地利用问题时必然要涉及到的重要理论,两者均在用的内在机制和驱动力因素。地租最早在十七世纪后的《赋税论》中指出:地租为土地上的农作物生产所《国富论》中指出,地租是“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1]。大卫·李嘉图在其著名的经济论著《政治经济学与了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利而支付给地主的经费。李嘉图分,也非价格的原因,而是价格产生的结果,不是地产品的价格决定地租。地租的产生是因为土地的差别马克思根据地租产生的因素,将其分为绝对地租、级决定着城市用地开发中的经济效益,而地价展现了开租地价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对用地的开发起决定性因素。提及是在英国学者威斯特的著作《资本用于土地》中。是,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某一可变生产要素同其
挖掘城市发展内涵,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的目标。在规划空间布局及功能布局上,苏州工业园充分显示出与城市对接的融合性与性。最新版的苏州工业园总体规划提出了“多中心带状”的整体空间结构,规划的轴线通过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心,与古城核心区,将苏园区一、二和三期用地紧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发展的整体,用以对接苏州市东西向的中心轴线,也作区内部的商业和景观中轴。同时,苏州工业园在规划中也重点加强了对城市景观和特色的呼应,构筑路河平行的双棋盘式空间格局模式,延续了苏州古城的传统,让古城的肌理在新区得到延伸和升华,让抓得住乡愁留在了现实规划中,让人的亲切和自然。苏州工业园在空间开发模式上也提出了“白地”预留的思路,为开发区与城市一步融合对接留下了空间。在 94 版工业园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展和建设模式,首先以工业项目建设为主体,基础设施建设同步配套推进,规划的居住和商业,在企业、人流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逐步进行动工建设,同时实开发区用地的弹性、分步控制措施,有效地预留了战略发展空间,为未来产城融体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图 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调整型“穿孔”:开发区转型中的局部收缩——基于常州高新区黄河路两侧地区的实证[J]. 何鹤鸣,张京祥,耿磊. 城市规划. 2018(05)
[2]城市收缩的国际研究与中国本土化探索[J]. 张京祥,冯灿芳,陈浩. 国际城市规划. 2017(05)
[3]双创背景下高新区扩展现象剖析与政策建议[J]. 孙娟,彭坤焘. 城市规划. 2016(12)
[4]产城融合研究:回顾与新探[J]. 石忆邵. 城市规划学刊. 2016(05)
[5]差异分权与多元碎化:大都市边缘地区城镇化空间模式研究——基于武汉市蔡甸区的实证[J]. 姜克芳,张京祥,罗震东,耿磊. 人文地理. 2016(04)
[6]中国收缩城市及其研究框架[J]. 龙瀛,吴康,王江浩. 现代城市研究. 2015(09)
[7]产业融合视角下城市工业集聚区的空间转型机制——基于上海市的三个案例分析[J]. 潘斌,彭震伟. 城市规划学刊. 2015(02)
[8]政府参与的创新空间“组”模式与“织”导向初探——以南京市为例[J]. 朱凯. 城市规划. 2015(03)
[9]杜能模式的微观层面考察——基于山东省东老庄村的案例调查[J]. 徐文萍,王鹏飞,安维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10]存量规划:理论与实践[J]. 赵燕菁. 北京规划建设. 2014(04)
博士论文
[1]城市工业园区发展机制及空间布局研究[D]. 张宏波.东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后全球危机环境下中国城市工业园区的转型与再生[D]. 姜克芳.南京大学 2017
[2]安徽省省级开发区转型发展研究[D]. 王琰琰.浙江师范大学 2014
[3]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分析与评价[D]. 史洪盛.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19781
【文章来源】: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紧缩发展的内涵图示
土地利用问题时必然要涉及到的重要理论,两者均在用的内在机制和驱动力因素。地租最早在十七世纪后的《赋税论》中指出:地租为土地上的农作物生产所《国富论》中指出,地租是“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1]。大卫·李嘉图在其著名的经济论著《政治经济学与了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利而支付给地主的经费。李嘉图分,也非价格的原因,而是价格产生的结果,不是地产品的价格决定地租。地租的产生是因为土地的差别马克思根据地租产生的因素,将其分为绝对地租、级决定着城市用地开发中的经济效益,而地价展现了开租地价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对用地的开发起决定性因素。提及是在英国学者威斯特的著作《资本用于土地》中。是,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某一可变生产要素同其
挖掘城市发展内涵,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的目标。在规划空间布局及功能布局上,苏州工业园充分显示出与城市对接的融合性与性。最新版的苏州工业园总体规划提出了“多中心带状”的整体空间结构,规划的轴线通过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心,与古城核心区,将苏园区一、二和三期用地紧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发展的整体,用以对接苏州市东西向的中心轴线,也作区内部的商业和景观中轴。同时,苏州工业园在规划中也重点加强了对城市景观和特色的呼应,构筑路河平行的双棋盘式空间格局模式,延续了苏州古城的传统,让古城的肌理在新区得到延伸和升华,让抓得住乡愁留在了现实规划中,让人的亲切和自然。苏州工业园在空间开发模式上也提出了“白地”预留的思路,为开发区与城市一步融合对接留下了空间。在 94 版工业园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展和建设模式,首先以工业项目建设为主体,基础设施建设同步配套推进,规划的居住和商业,在企业、人流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逐步进行动工建设,同时实开发区用地的弹性、分步控制措施,有效地预留了战略发展空间,为未来产城融体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图 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调整型“穿孔”:开发区转型中的局部收缩——基于常州高新区黄河路两侧地区的实证[J]. 何鹤鸣,张京祥,耿磊. 城市规划. 2018(05)
[2]城市收缩的国际研究与中国本土化探索[J]. 张京祥,冯灿芳,陈浩. 国际城市规划. 2017(05)
[3]双创背景下高新区扩展现象剖析与政策建议[J]. 孙娟,彭坤焘. 城市规划. 2016(12)
[4]产城融合研究:回顾与新探[J]. 石忆邵. 城市规划学刊. 2016(05)
[5]差异分权与多元碎化:大都市边缘地区城镇化空间模式研究——基于武汉市蔡甸区的实证[J]. 姜克芳,张京祥,罗震东,耿磊. 人文地理. 2016(04)
[6]中国收缩城市及其研究框架[J]. 龙瀛,吴康,王江浩. 现代城市研究. 2015(09)
[7]产业融合视角下城市工业集聚区的空间转型机制——基于上海市的三个案例分析[J]. 潘斌,彭震伟. 城市规划学刊. 2015(02)
[8]政府参与的创新空间“组”模式与“织”导向初探——以南京市为例[J]. 朱凯. 城市规划. 2015(03)
[9]杜能模式的微观层面考察——基于山东省东老庄村的案例调查[J]. 徐文萍,王鹏飞,安维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10]存量规划:理论与实践[J]. 赵燕菁. 北京规划建设. 2014(04)
博士论文
[1]城市工业园区发展机制及空间布局研究[D]. 张宏波.东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后全球危机环境下中国城市工业园区的转型与再生[D]. 姜克芳.南京大学 2017
[2]安徽省省级开发区转型发展研究[D]. 王琰琰.浙江师范大学 2014
[3]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分析与评价[D]. 史洪盛.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19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341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