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的“在地同业”与“在外同行”
发布时间:2021-12-31 12:31
历史上传统手工艺的聚集性发展离不开"乡土空间"。它们往往先在某个地方逐渐发展起来,形成"在地同业"现象,然后利用血缘、地缘等人际关系网络,在外发展商业销售,以"在外同行"的形式大力拓展经营空间。传统手工艺这种同乡同业模式以"在地"与"在外"的互动发展为突出特点,"在地"与"在外"之间有着主从关系,其实是"前店后院"模式在空间上的延伸,"在外"拓展的目的始终是为了地方,而不是带走地方资源"在外"发展。这种同乡同业模式立足"小地方",放眼"大世界",在乡村与城市、地方与世界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对于系统解决当代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产业、人才、文化等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启发性。
【文章来源】:开放时代.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读“手工艺”的西方视域[J]. 占晓芳. 民族艺术. 2018(05)
[2]基于根植性视角的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探讨[J]. 付晓东,蒋雅伟. 中国软科学. 2017(08)
[3]四堡书坊的经营及其特色[J]. 吴世灯.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6(04)
[4]乡土中国,有多“乡土”?[J]. 刘永华. 读书. 2016(06)
[5]“界外”:中国乡村“空心化”的反向运动[J]. 吴重庆. 开放时代. 2014(01)
[6]东南亚华人的同乡同业传统——以马来西亚芙蓉坡兴化人为例[J]. 郑莉. 开放时代. 2014(01)
[7]城乡两元文明共生的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基于新能源革命、民族文化与“三高技术”的三维分析[J]. 张孝德.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05)
[8]产业集聚根植性机理:一个综合的分析框架[J]. 李景海,陈雪梅. 河南社会科学. 2011(04)
[9]苏州镇湖刺绣市场调查与思考[J]. 叶继红. 苏州大学学报. 2006(04)
[10]“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 刘铁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本文编号:3560261
【文章来源】:开放时代.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读“手工艺”的西方视域[J]. 占晓芳. 民族艺术. 2018(05)
[2]基于根植性视角的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探讨[J]. 付晓东,蒋雅伟. 中国软科学. 2017(08)
[3]四堡书坊的经营及其特色[J]. 吴世灯.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6(04)
[4]乡土中国,有多“乡土”?[J]. 刘永华. 读书. 2016(06)
[5]“界外”:中国乡村“空心化”的反向运动[J]. 吴重庆. 开放时代. 2014(01)
[6]东南亚华人的同乡同业传统——以马来西亚芙蓉坡兴化人为例[J]. 郑莉. 开放时代. 2014(01)
[7]城乡两元文明共生的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基于新能源革命、民族文化与“三高技术”的三维分析[J]. 张孝德.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05)
[8]产业集聚根植性机理:一个综合的分析框架[J]. 李景海,陈雪梅. 河南社会科学. 2011(04)
[9]苏州镇湖刺绣市场调查与思考[J]. 叶继红. 苏州大学学报. 2006(04)
[10]“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 刘铁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本文编号:3560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3560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