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将进口中间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纳入统一模型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进口中间品通过数量、种类和价格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COMTRADE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对进口中间品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中间品进口不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数量和种类效应,价格效应对出口依存度较小的行业有显著影响,但对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影响不显著。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遵义市国家税务局;
【关键词】: 进口中间品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进口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工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价格加成率的影响”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14B10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30300157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424;F752.61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背景下,中间品贸易成为钱化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12年中国制造业中间品的进口分别占所有货物总进口和制造 业总进口的45.6%和77.6%,①中间品进口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由于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中国成为当今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兵;仉荣;曹亮;;中间品进口会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吗——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2 盛斌;钱学锋;黄玖立;东艳;;入世十年转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5期
3 张杰;李勇;刘志彪;;出口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率提高吗?——来自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1999~2003[J];管理世界;2009年12期
4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5 李小平;卢现祥;朱钟棣;;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6 高凌云;王洛林;;进口贸易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学(季刊);2010年02期
7 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J];经济学(季刊);2011年03期
8 毛其淋;盛斌;;对外经济开放、区域市场整合与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学(季刊);2012年01期
9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2年01期
10 鞠建东;马弘;魏自儒;钱颖一;刘庆;;中美贸易的反比较优势之谜[J];经济学(季刊);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二子;刘海洋;谭飞;;出口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制造业企业2008年数据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杨天荣;;基于博弈外资种业的国内种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3 李放;;国际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技术扩散关系的研究——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王艳;曾刚;;绿色贸易壁垒与经济收敛性的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2007年08期
5 张玉倩;;FDI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北方经济;2007年12期
6 朱维芳;;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贡献的测算——我国制造业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2期
7 韩大平;;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3期
8 李俊;徐晋涛;;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的分析——一种非参数方法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印中华;田明华;;外商直接投资对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崔鑫生;;专利表征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献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树;陈刚;;环境管制与生产率增长——以APPCL2000的修订为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秉镰;余泳泽;;“技术势能”假说与FDI技术外溢分解——来自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张同斌;杨彬;高铁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与内资企业间双向动态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兼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吴宇川;;中国区域经济收敛、人力资本门槛与教育经费投入[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曹小霞;;江西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余典范;;自主研发、技术溢出与产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的Panel data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7 余典范;;适宜技术、制度与产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8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9 陈飞翔;刘佳;黎开颜;;自主创新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转换——基于机电产品出口数据的实证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10 薛占栋;;深圳物质资本存量估算[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潘塞梅;老挝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张济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6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7 梁永强;FDI流入对中国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D];南开大学;2010年
8 易振华;垂直专业化所有权选择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9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沈仁;FDI、进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2 金丽;国外市场规模扩张与进口中间产品质量[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3 陈杭;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对工资差距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昌;;工资、出口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1979-2009[J];财经研究;2011年04期
2 祝树金;郭莎莎;黄建欢;;我国经济开放、地区分割影响技术差距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3 李春顶;尹翔硕;;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及其解释[J];财贸经济;2009年11期
4 陈媛媛;王海宁;;出口贸易、后向关联与全要素生产率[J];财贸研究;2011年01期
5 王鹏;;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流量与潜力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3期
6 盛斌;牛蕊;;国际贸易、贸易自由化与劳动力就业:对中国工业部门的经验研究[J];当代财经;2009年12期
7 李海舰;我国“三资”企业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04期
8 赵永亮;刘德学;;市场歧视、区际边界效应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2期
9 张海洋,刘海云;外资溢出效应与竞争效应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3期
10 李春顶;唐丁祥;;出口与企业生产率:新-新贸易理论下的我国数据检验(1997-2006年)[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鞍钢 郑京海;[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连发;;上市公司多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02期
2 狄煌;;提高生产率是促进小企业工资增长的关键[J];中国劳动;2013年11期
3 鲁开垠;;服务生产率:一个亟待开发的经济研究领域[J];经济纵横;1990年12期
4 冯海发;;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及增长模式[J];经济研究;1990年05期
5 张德霖;中国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1年05期
6 李京文;郑玉歆;;改革与中国生产率的国际研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年10期
7 许昌平;方涛;;生产率差异和企业进入退出[J];生产力研究;2014年04期
8 金钰;;服务业生产率零增长之谜[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2期
9 肖光恩;刘秋慧;;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分析?——基于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J];长江论坛;2009年05期
10 霍杰;;服务业自由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孟令杰;顾焕章;;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分析[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星星;;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5 王玲;涂勤;;中国制造业外资生产率溢出的条件性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6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韩中;;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石海平;;石景山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artin S. Feldstein邋实习生 白杰;收入,生产率,哪个增长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实习生 赵方宇;绿色GDP时代,请精算“碳生产率”[N];文汇报;2009年
3 程海东;全球生产率增速:东风压倒西风[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嵇尚洲;立足于提高生产率水平推进城镇化[N];人民日报;2014年
5 ;中国经济再十年[N];解放日报;2011年
6 张军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主任);展望激流涌动的亚洲经济[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张军;中国经济再十年[N];经济观察报;2011年
8 徐翼;中国步入发达经济体还有距离[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郑江淮;中国的比较优势哪里来?[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中国竞争力提升之本[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394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