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煤层气产业化对策
本文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煤层气产业化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准噶尔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富,富集地区和有利勘探目标主要位于盆地南缘东部乌鲁木齐—白杨河一带;工程技术适应性研究表明,应优选适合准噶尔盆地煤层气排采制度和主体压裂改造工艺;煤层气单井极限产量研究确定,在目前气价下,钻探深度应小于1000m,单井固定资产投资小于800万元。对煤层气产业发展环境、风险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目前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政策框架初步形成,陆续出台了打破专营权、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多项扶持政策,且已形成规模开发的态势。新疆出台了一系列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并在白杨河地区成功建成"煤层气开发试验区"。中国石油也将非常规油气作为上游开放的重要领域,并出台了针对新疆的具体指导意见。这些有利的政策环境为准噶尔盆地煤层气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针对煤层气地质选区和开发效益的风险,提出采取合资合作方式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是当前煤层气产业发展最现实的选择。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煤层气 产业 开发 投资 对策 准噶尔盆地
【分类号】:F426.22
【正文快照】: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的地质研究与勘探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近30年的勘探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及地质认识[1-2],可归纳为两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国家“七五”—“九五”天然气地质攻关研究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与国内外广泛合作并开展煤层气钻探阶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钦平;孙斌;孙粉锦;杨青;陈刚;杨敏芳;杨银平;;准噶尔盆地东南部低煤阶煤层气富集条件及主控因素[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2 代由进;刘爱宁;梁钟天;李世群;;基于收益风险比的煤层气经济评价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年08期
3 刘国伟;苏现波;林晓英;刘智军;;煤层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经济评价模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4 王潇;吴亚红;;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因素的分析[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徐凤银;云箭;孟复印;;低碳经济促进天然气与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J];中国石油勘探;2011年02期
6 梁宏斌;林玉祥;钱铮;刘建军;于腾飞;;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共生成藏研究[J];中国石油勘探;2011年02期
7 杜金虎;赵邦六;王喜双;张研;易维启;汪恩华;;中国石油物探技术攻关成效及成功做法[J];中国石油勘探;2011年Z1期
8 范文科;张福东;王宗礼;杨冬;杨慎;;中国石油“十一五”天然气勘探新进展与未来大气田勘探新领域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12年01期
9 李明宅;廖黔渝;丁蓉;张芳;李丽;;类比技术在煤层气储量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勘探;2012年01期
10 曾雯婷;陈树宏;徐凤银;;韩城区块煤层气排采控制因素及改进措施[J];中国石油勘探;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光耀;赵涵;王博;石美;陈晓丽;;煤层气压裂技术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韩金轩;杨兆中;李小刚;路艳军;;我国煤层气储层压裂现状及其展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3 罗振兴;李铁军;郭大立;许雷;;煤层气排采曲线类型划分及排采因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4 李刚;李玉峰;苑春苗;;高温和高压下CBM的爆炸极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5 罗东坤;夏良玉;;煤层气目标区资源经济评价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王志文;潘保芝;李舟波;夏志林;龚劲松;徐卫良;;基于等温吸附线的煤层气储层的测井评价技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4期
7 同登科;张先敏;;致密煤层气藏三维全隐式数值模拟[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8 张力;王炯;蔡松;;低热值煤层气燃烧器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9 杜维甲;肖迅;;水力喷射径向钻孔在阜新刘家区煤层气开发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刘春香;;浅谈阜新煤层气开发与利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立君;陈焕远;;博弈视角下的煤与气矿业权重置、利益冲突与解决办法——最佳侵权赔偿和补贴额的确定[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杨焦生;王一兵;陈振宏;王宪花;;煤层气井井底流压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见;叶建平;马银起;徐文军;胡滨;李鸿飞;房超;;准噶尔盆地南缘煤储层特征及有利目标区分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鲜保安;夏柏如;张义;鲍清英;王一兵;;高陡构造煤层气钻采工艺技术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义;鲍清英;孙粉锦;张继东;;煤层气U型井钻完井新技术研究[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史进;吴晓东;赵军;孟尚志;莫日和;;柳林地区煤层气开发数值模拟研究[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吕玉民;汤达祯;许浩;陶树;张彪;;煤层气藏开发初期单相水排采特征及其指示意义——以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为例[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玉洲;陆庭侃;于海勇;;地面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及其稳定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秦绍锋;康永尚;曹爱娟;毛得雷;王会娟;;煤层气田排采主控地质因素权重评价及地质意义[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朱涵斌;杜环虹;李新;;煤层气测井地层评价技术发展及对测井装备的需求分析[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侃;岩石微孔隙中气体吸附、链状分子运移的计算模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松航;煤储层气体运移特征和CO_2-ECBM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陶树;沁南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效应及气井产能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卜小平;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途径与前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刘会虎;沁南地区煤层气排采井间干扰的地球化学约束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张丽萍;低渗透煤层气开采的热—流—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蔚远江;准噶尔盆地低煤级煤储层及煤层气成藏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8 傅小康;中国西部低阶煤储层特征及其勘探潜力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唐巨鹏;煤层气赋存运移的核磁共振成像理论和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10 陈振宏;高、低煤阶煤层气藏主控因素差异性对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赛英;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地区煤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彬彬;晋平2井组煤层气羽状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工程设计与实践[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宋丽平;煤层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陈思羽;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罗克勇;煤层气水平井排采控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6 卫明明;沁水盆地南部高煤级煤构造变形及其对煤层气富集区渗透率的制约[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周妍;东北三省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鲍淼;贵州六盘水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组煤系地层中瓦斯富集规律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9 刘飞;山西沁水盆地煤岩储层特征及高产富集区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叶欣;中国西北低煤阶煤层气成藏地质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祖江,叶建平;煤层气运移产出气水固三相耦合模型[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骆祖江,杨锡禄;煤层甲烷运移聚集水动力场研究[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李伟,张枝焕,朱雷,韩立国,杨永才;山西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生排烃史分析[J];沉积学报;2005年02期
4 王屿涛,蒋少斌;准噶尔盆地南缘天然气垂向运移特征及成因分析[J];沉积学报;1997年02期
5 杨起,汤达祯;华北煤变质作用对煤含气量和渗透率的影响[J];地球科学;2000年03期
6 贾承造,宋岩,魏国齐,赵孟军,柳少波,李本亮;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油气聚集[J];地学前缘;2005年03期
7 李本亮;魏国齐;贾承造;;中国前陆盆地构造地质特征综述与油气勘探[J];地学前缘;2009年04期
8 叶建平,武强,叶贵钧,陈春琳,岳巍,李红柱,翟振荣;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研究[J];地质论评;2002年03期
9 傅雪海,秦勇,姜波,韦重韬;高煤级煤储层煤层气产能"瓶颈"问题研究[J];地质论评;2004年05期
10 苏现波;陈润;林晓英;宋岩;;吸附势理论在煤层气吸附/解吸中的应用[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敏;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中国煤层气产业规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新忠;煤层气: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方向[J];河南国土资源;2005年05期
2 葛广琛;;谈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3 接铭训;林建浩;胡爱梅;;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问题探讨及相关建议[J];中国煤层气;2007年01期
4 赵旺初;;我国煤层气是一项重要能源[J];发电设备;2007年02期
5 于猛;;煤层气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42期
6 唐鹏程;郭平;杨素云;杜建芬;;国内外煤层气开采利用现状浅谈[J];矿山机械;2008年24期
7 郑云龙;凌志强;;我国煤层气产业化:挑战与机遇并存[J];中国石化;2008年11期
8 董小恺;;山西煤层气产业化的构想与建议[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8年02期
9 赵庆波;田文广;孙钦平;;我国煤层气产业政策解读及建议[J];天然气工业;2008年07期
10 叶吉文;沈国栋;路露;;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外企业家;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慎言;;正在崛起的我国煤层气产业[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李昕;;煤层气产业发展比较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林晓英;苏现波;;关于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徐志强;竹涛;;煤层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及抽采利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孙茂远;许旺;郭艺;;发展煤层气产业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晓峰;;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和趋势[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明宅;王U,
本文编号:407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407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