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变动对出口商品质量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变动对出口商品质量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该文将碳生产率作为一种新的比较优势决定因素,将其纳入出口商品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和内生性后,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变动对出口质量具有显著且稳定的正向影响;分组估计结果显示,碳生产率变动对不同制造行业出口商品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对于低技术行业、轻型制造业和同质性行业来说,碳生产率提高显著促进了出口商品质量的提升;而对中高等技术行业、重型制造业和异质性行业碳生产率变动对出口商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从控制变量的影响来看,物质资本强度对出口质量的影响呈较明显的"倒U"型变动趋势,且这种趋势在中高等技术行业、重型制造业和异质性行业中更为明显。人力资本对出口质量的影响呈较明显的"U"型变动趋势,且该趋势在中高等技术行业和同质性行业中更为明显。研发强度对出口质量的影响也呈较明显的"U"型变动趋势,且该趋势在轻型制造业和同质性制造业中更为明显。从整体上来看,企业规模越大、外资参与度越高、贸易依存度越高越不利于低技术行业、轻型制造业和同质性行业出口质量的提升。
【作者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碳生产率 出口商品质量 制造业
【基金】: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JL058)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课题(12YJC790104) 国家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资助重点项目(2010001)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农业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2013年度第一批研究项目(JD1343) 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课题(JJ1024)的资助
【分类号】:F752.62;F424;F273.2
【正文快照】: 1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库。一、引言作为制造业出口大国,中国2014年制造业出口占商品总出口比重达93.99%,高于美国的61.79%、英国的68.32%、法国的77.72%、德国的82.87%、日本的88.10%和世界整体水平的70.63%。从平均水平来看,1992~2014年间,中国制造业出口占商品总出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统生;薛智韵;;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总量、结构、要素分解[J];财贸研究;2011年02期
2 施炳展;;FDI是否提升了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J];国际商务研究;2015年02期
3 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4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5 李坤望;王有鑫;;FDI促进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吗?——基于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05期
6 朱平芳;朱先智;;企业创新人力投入强度规模效应的分位点回归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7 申萌;李凯杰;曲如晓;;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理论和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2年07期
8 张一博;祝树金;;基于改进的嵌套Logit模型的中国工业出口质量测度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02期
9 施炳展;王有鑫;李坤望;;中国出口产品品质测度及其决定因素[J];世界经济;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家清;殷璇;;FDI对东部地区饮料行业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东部地区4省1市的区域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2 杨秀玉;;我国电信行业经济效率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张伟;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改革国有企业[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印中华;田明华;;外商直接投资对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王良举;王永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赵瑾璐;潘志恒;;国际技术转移与我国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魏厚清;证券市场需要退出机制[J];商业研究;2001年06期
8 蒲娇;从国有经济比重看西部大开发战略[J];商业研究;2003年05期
9 陈鹏飞;国企改革的超产权论解释——产权、治理结构与竞争[J];商业研究;2004年11期
10 孙赫;;我国运用“合规性”贸易壁垒的政治经济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吕大忠;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反垄断和市场化[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子峰;公司治理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孝松;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和形成因素[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陈明;中国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郭明伟;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素投入和生产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哲丽;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星;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何新城;中国装备制造业FDI技术溢出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开;论公平分配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瑞娜;马克思生产关系人格化理论与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构建[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国瑜;FDI对苏粤本土工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刘成;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徐台宁;海关贸易管制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石美玲;外部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顺武;史言信;;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基于GMM方法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0年04期
2 许广月;宋德勇;;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3 施炳展;冼国明;;要素价格扭曲与中国工业企业出口行为[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2期
4 张海洋,刘海云;外资溢出效应与竞争效应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3期
5 刘伟丽;;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质量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5期
6 沈利生;唐志;;对外贸易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7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8 刘小玄;竞争市场上的国有企业行为——关于微利企业的案例研究报告[J];管理世界;1998年01期
9 刘伟丽;陈勇;;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质量阶梯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1期
10 钱学锋;王胜;陈勇兵;;中国的多产品出口企业及其产品范围:事实与解释[J];管理世界;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敏;;价格不一定随生产率提高而降低[J];金融研究;1985年05期
2 吴超敏;近年来四川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分析[J];财经科学;1990年01期
3 吴超敏;;四川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分析和对策[J];计划经济研究;1990年01期
4 陈云卿;生产率与小公司应用新技术的相互关系[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7期
5 张树武;生产率管理系统模型及实践意义[J];系统工程学报;1995年03期
6 刘志铭;服务企业生产率提高的障碍及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年03期
7 刘志铭;服务企业生产率提高的障碍及对策[J];商业经济文荟;2000年02期
8 徐宏毅,陶德馨;服务业生产率低下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6期
9 villuck;;新经济带来生产率奇迹[J];科技创业;2002年03期
10 ;重视生产率提高生产率——2005中国生产率高峰论坛在京举行[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国君;郭蓉;朱平芳;;中国生产率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的微观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与R&D[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2 马甜;;中国电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对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赵凤芹;申德超;刘远洋;张祖立;;挤压系统参数对秸秆挤压膨化机生产率的影响[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4 戴平生;陈建宝;;我国省域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夏沁芳;许晓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生产率提高——基于1978-2008年北京市金融服务和科技服务的定量分析[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祝侃;俞秀宝;于忠军;;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在煤炭企业的应用[A];世纪之交的煤炭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蒲郸名;;论雾化负离子健身香烟与生产率发展[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久;生产率提高改变美经济周期[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美第2季非农生产率提高5.7%[N];证券日报;2003年
3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本报实习生 赵方宇;碳生产率 未来经济“紧箍咒”[N];文汇报;2009年
4 郎楷淳 编译;俄罗斯引爆生产率[N];经理日报;2002年
5 郑世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日益受到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想点儿主意提高生产率[N];经济观察报;2013年
7 王心见;竞争是推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N];科技日报;2004年
8 ;电信公司亟待提升资产生产率[N];人民邮电;2002年
9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挖掘增长潜力[N];证券时报;2013年
10 ;全球经济受益亚洲生产率提高[N];北京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祝接金;中国地方政府科教支出的生产率改进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宽斌;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分解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孙默涵;无形资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3 郭婧;从人力资本提升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跨国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贺力;我国软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5 王殿武;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空间效应[D];吉林大学;2014年
6 刘轶;对全球原铝产业2000-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杰;中国金融发展与生产率关系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8 黄净;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王磊;“文化资本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10 林伟;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内在机理探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变动对出口商品质量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9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42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