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城市物流碳排放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城市物流碳排放模型的构建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了新能源汽车在物流行业应用的环境收益.首先考虑物流量与碳排放量的关系,构建了新能源汽车城市物流碳排放模型,然后基于改进的Gompertz模型预测了2020年我国三个核心城市:北京、上海和天津的货物周转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碳减排能力,并测算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后的碳减排总量.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在物流行业应用具有一定的碳减排效果,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碳减排效果将愈加显著.政府应构建适合新能源汽车的城市物流体系、加大新能源汽车在城市物流行业应用的支持力度、并遵循市场需求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以促进新能源汽车城市物流的发展.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物流信息与仿真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碳排放 物流 Gompertz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71420107027)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JJB001)~~
【分类号】:F259.2;X196;F426.471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世界能源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中国碳排放总量开始位居世界第一[1],其中,物流行业碳排放量较高.我国城市物流运输大多采用高排量高污染的传统货车,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碳排放在中国交通碳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2 朱跃中;未来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情景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12期
3 张清宇;魏玉梅;田伟利;;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对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4 谷卫;城市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南开经济研究;1991年06期
5 熊志斌;;基于ARIMA与神经网络集成的GDP时间序列预测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娜;顾凯平;;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2 刘颖;任燕燕;;基于VEC模型的中国CO_2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熊宇迪;李生才;冯长根;;环境化学技术新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4 陈彦玲;王琛;;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张军;耿雅妮;;宝鸡市大气环境质量EKC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薛平;刘丽霞;;宝鸡市机动车尾气空气污染现状分析及建议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黄世坤;;我国低碳经济的区域悖论及其破解[J];财经科学;2012年07期
8 郭长雷;王丽婧;梅凤乔;郭怀成;;贵阳市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策略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9 赵爱文;李东;;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10 赵成柏;毛春梅;;基于ARIMA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我国碳排放强度预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圆;袁建辉;姜慧勤;宋天野;;我国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敬民;邹骥;周景博;李海萍;;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总报告[A];2005课题调研成果汇编[C];2005年
3 韩文琰;;地区经济发展与低碳建设中的冲突与协调——以北京为例[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祝利;;我国渔船温室气体排放研究[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金晨路;肖稳安;;武汉雷暴气候特征及其ARIMA-NN预测模型的研究[A];S13 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C];2012年
8 褚筠;;健康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交通模式思考[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戴歆;毛国柱;宋晓峰;;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的碳减排动力学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10 刘婧;;我国治理空气污染和碳排放的市场机制探索[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娜;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怀c,
本文编号:497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497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