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约束下陕西省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本文关键词:碳排放约束下陕西省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陕西省 碳排放 全要素能源效率 DEA模型 方向性距离函数 ML生产率指数
【摘要】:本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分别运用DEA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测算分析了陕西省10个市2002-2012年考虑碳排放与未考虑碳排放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变动分解规律,发现前者的效率值往往高于后者,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变动基本上趋于一致,环境污染在其中的影响大致相当,技术进步是其变动的主要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改变陕西省产业结构布局、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走环保清洁型能源利用道路、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建议。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陕西省 碳排放 全要素能源效率 DEA模型 方向性距离函数 ML生产率指数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能源利用经济效率及环境绩效研究”(2014D37) 2014年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计划项目“基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陕西省能源利用效率研究”(14JZ034) 2012年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计划项目“脱钩视域下能源大省低碳化发展路径及政策支持体系研究——以陕西为例”(12JZ028) 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陕西省能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13cx120938)
【分类号】:X24;F426.2;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能源效率直接反映着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管理、技术、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及其效果,是考察能源利用程度和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陕西作为中国能源大省之一,其能源化工已成为本省第一支柱产业。仅在2012年探明的原油储量就有41.2亿吨,产量3547万吨,探明的天然气储量有1.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能;;能源投入、污染排放与我国能源经济效率的区域空间分布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2 王群伟;周德群;;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8年07期
3 王喜平;孟明;刘剑;蒋理;;碳排放约束下京津冀都市圈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1期
4 张丽峰;;基于DEA模型的全要素碳生产率与影响因素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3期
5 王喜平;田丹丹;;环境约束下火电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减排潜力[J];工业工程;2013年03期
6 关爱萍;师军;张强;;中国西部地区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2期
7 汪克亮;杨宝臣;杨力;;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管理科学;2010年06期
8 屈小娥;;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2期
9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10 张伟;吴文元;;基于环境绩效的长三角都市圈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4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尹建华;赵慎泽;;基于DEA的我国省际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J];兵工学报;2009年S1期
6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艳丽;李强;;对外开放度与中国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10 刘振滨;;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研究[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8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J];节能与环保;2003年08期
2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下)[J];节能与环保;2003年09期
3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4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5 涂正革;;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工业的和谐快速发展——基于1995~2004年28个省市大中型工业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12期
6 尹宗成;丁日佳;江激宇;;FDI、人力资本、R&D与中国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7 叶祥松;彭良燕;;我国环境规制下的规制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9-2008[J];财贸经济;2011年02期
8 朱光俊,廖建云,张生芹;浅析我国能源与环境污染问题[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9 ;中电联发布2009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J];电力技术;2010年06期
10 严菲;柏慧;谭忠富;;基于DEA方法的内蒙古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卞亦文;基于DEA理论的环境效率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Leander Bergmann;Thomas Wutke;;追求能源效率是材料研发的动力[J];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05期
2 刘则渊;徐国泉;;关于中国能源效率革命的构想[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3 汪恒;祝春山;;我国各省能源效率及收敛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4 李国璋;霍宗杰;;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收敛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5 刘晓磊;;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13期
6 成艳;聂锐;;我国能源效率潜力测度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年03期
7 史红亮;陈凯;;我国钢铁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J];经济问题;2011年09期
8 臧传琴;刘岩;;山东省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9 王俊杰;;中印全要素能源效率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S1期
10 肖劲松;王静静;;政策:能源效率提高的“软基础设施”[J];绿叶;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物理能源效率[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2 叶甜;张宏武;;中国各省区能源效率比较及变化因素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荣斌;乔敏;;能源效率对节能降耗影响的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4 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基于DEA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新春;;中国浮法玻璃行业能源效率初步调查报告[A];2007中国浮法玻璃及玻璃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舒;;能源效率标准的市场准入发展趋势分析[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坤民;;低碳经济与提高能效[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焕斌;南非将出台能源效率战略[N];科技日报;2004年
2 王英斌;英国公布能源效率战略[N];中国能源报;2012年
3 记者陈特安;加颁发能源效率奖[N];人民日报;2003年
4 记者 黄勇;“亚洲工业能源效率指南”发布[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楚新 编译;德国企业每年提高能源效率3%[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凌林;提高能源效率需三管齐下[N];中国企业报;2006年
7 罗佐县;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性思考[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崔茉邋周晓倩;提高能源效率 发展清洁能源[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罗伯特·艾尔斯 本杰明·瓦尔;提升能源效率就是为经济引擎加油[N];中国商报;2009年
10 孟华;发达国家将提高能源效率纳入战略决策值得借鉴[N];中国信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金荣;软投入制约下的中国能源效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李激扬;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彬;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王珊珊;我国能源效率指标及提升对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3 韩聪;基于天津市的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敏;低碳经济下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芳;江苏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维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乔妮;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趋同与趋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周睿;江西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汪德兴;浙江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马葱;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516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51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