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与中国非农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资源错配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资源配置与中国非农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资源错配的分析
【摘要】:近年来,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之间逐渐达成共识:有限的资源未能得到优化配置是阻碍发展中经济体生产率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本文以1993—2011年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分行业数据为研究样本,从经验层面上系统分析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资源错配对中国非农部门TFP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相对于中国制造业TFP的持续改善,服务业的TFP则长期徘徊在低位,二者之间的资源错配程度在进入21世纪后明显加重,造成非农部门TFP近40%的损失;(2)21世纪以来,制造业和服务业间的资源错配绝大部分来源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错配;(3)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资本错配普遍高于劳动力错配。本文的引申含义是,现阶段的产业政策目标主要应定位于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人文杂志社;
【关键词】: 制造业 服务业 资源错配 非农部门TFP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CJL02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M530417)的资助
【分类号】:F424;F719
【正文快照】: *王文、孙早,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邮政编码:710061,电子信箱:wangwen83@mail.xjtu.edu.cn;牛泽东,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人文杂志社。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CJL028)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M530417)的资助。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建议,笔者已做了相应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贤;工业投资效率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兼与郭克莎博士商榷[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2 谭洪波;郑江淮;;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服务业滞后并存之谜——基于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9期
3 李钢;;服务业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动力产业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4期
4 张月友;;中国的“产业互促悖论”——基于国内关联与总关联分离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10期
5 江静;;市场支持、产业互动与中国服务业发展[J];经济管理;2010年03期
6 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J];经济学(季刊);2011年03期
7 鲁晓东;连玉君;;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J];经济学(季刊);2012年02期
8 刘培林;宋湛;;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绩效比较[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9 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10 张军;陈诗一;Gary H.Jefferson;;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懿玮;徐爱萍;;服务生产率困境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刘燕;;哈尔滨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3 周燕;蔡宏波;;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1996-2007[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林秀梅;臧霄鹏;;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服务业效率[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李娟;;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6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7 何勇;;新技术下服务产品“虚拟化”探究[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8 马风华;;广东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9 金碚;;China's 60 years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reviewed[J];China Economist;2009年06期
10 朱轶;熊思敏;;我国服务业“成本病”及其就业效应——基于鲍穆尔—富克斯假说的区域检验与比较[J];财经科学;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久文;;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刘向东;;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3 李树;陈刚;;环境管制与生产率增长——以APPCL2000的修订为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6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徐虹;吕兴洋;杨永梅;;旅游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趋势及其发展战略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8 ;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上)[C];2006年
9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梁光雁;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曾世宏;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D];南京大学;2011年
7 邵挺;二元土地市场、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结构体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9 何勇;服务业在产业变迁中作用的经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吴淑玲;基于服务业结构调整及路径选择的就业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雷智凯;我国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姜微;湖南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及调整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6 袁琦;湖南省林业产业结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7 罗顺风;中国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杨超;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9 王惠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动因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10 袁佳;经济增长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演变及优化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秀萍;;中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Malmquist指数分析——一个新的视角[J];保险研究;2009年09期
2 李培;;中国城市经济运行的特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3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4 顾乃华;1992-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5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6 陈静;雷厉;;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4期
7 江小涓;我国产业结构及其政策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06期
8 刘立峰;“十五”时期我国工业投资预测[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2期
9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10 刘伟,李绍荣;中国的地区经济结构与平衡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辽宁省非农部门积极投资发展畜牧业[J];中国牧业通讯;1994年12期
2 罗艳芬;吕朝周;;非农部门劳动力增长速度研究[J];生态经济;2012年01期
3 袁方;中国农村非农部门的就业和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4 刘西曼;;美国“复苏”背后的逻辑[J];IT经理世界;2012年03期
5 陈吉元;关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1986年12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都阳;;贫困地区农户参与非农工作的决定因素研究[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黄;中国农村有能力参与现代化进程[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赵晓霞;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应该如何应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油价重返70美元 标普冲击千点大关[N];证券时报;2009年
4 连俊;美国复苏向好 日欧疲态依旧[N];经济日报;2014年
5 ;IT企业需重估中国市场[N];人民邮电;2008年
6 本报记者 曹红涛 汪志球;重在“整合力量”[N];人民日报;2006年
7 刘R,
本文编号:588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58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