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2 20:37

  本文关键词: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环境影响 区域差异


【摘要】: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国家之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如何规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的环境影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重点突破的问题。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政府管理三个维度展开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考察了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结果显示,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前期的环境污染对当期的环境影响作用明显;对于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能源矿产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最大,金属矿产次之,非金属矿产的影响相对较低。同时,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环境影响的过程中,产业结构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而技术进步在控制环境污染中具有积极的效果。就政府管理而言,东部地区的政府管理对环境污染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效果则并不明显。在省域层面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资源、环境、产业、技术和政府管理政策,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必须以地域空间的环境承载能力、环境自净能力为依据,政策选择和过程实施要具有长期性和针对性;二是促进煤炭等能源资源开采、转化与终端消费等环节的清洁化,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三是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要进一步挖掘技术潜力,加强技术创新;四是要激励各个地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规制中保持积极态度,防治资源寻租和环境寻租。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产资源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环境影响 区域差异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和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编号:11&ZD040);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生态文明区域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编号:12CKS022)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公众生态道德对生态文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编号:CUGW130219)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编号:H2014003A)
【分类号】:X82;F426.1
【正文快照】: 到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中国将处于工业化高峰期,矿产资源将接近消费峰值[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了一些国家或区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区域发展衰退等问题[2-3],而由此陷入“资源诅咒”的陷阱[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复明;;矿产开发负效应与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2期

2 闫军印;丁超;;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倪平鹏;蒙运兵;杨斌;;我国稀土资源开采利用现状及保护性开发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4 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5 雷根强;蔡翔;;初次分配扭曲、财政支出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6 乔峰,姚俭;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在经济发展动态描绘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年02期

7 郑娟尔;余振国;冯春涛;;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及矿山环境管理制度研究[J];中国矿业;2010年11期

8 张复明;;资源型区域面临的发展难题及其破解思路[J];中国软科学;2011年06期

9 万伦来;胡志华;李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建中;周德强;;基于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的河南省经济发展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2 李玫瑰;连序海;;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国式荷兰病”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3 孙景宇;孟涣晨;;转型新阶段俄罗斯、东欧和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比较分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4 姜春燕;林和平;刘丁慧;付希金;纪永凤;;灰主成分分析研究及其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年05期

5 贾会娟;赵春霞;;“资源诅咒”:青海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避开的陷阱[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年02期

6 卢平;;恩施州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1期

7 张赞;;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的关系[J];财经科学;2006年02期

8 贺红艳;;矿产资源开发“强区与富民”悖论研究——以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为例[J];财经科学;2010年07期

9 龚秀国;;中国式“荷兰病”影响中国财政收支格局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8期

10 李国平;宋文飞;;区域矿产资源开发模式、生态足迹效率及其驱动因素——对“资源诅咒”学说的另一种解读[J];财经科学;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帅;齐中英;;“资源诅咒”视角下的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开发与能源型城市经济增长[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邵帅;杨莉莉;齐中英;;能源开发、技术创新与能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孙永平;;资源的“诅咒”还是距离的“暴政”——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洪涛;席酉民;郭菊娥;郭广涛;;陕西行业投资效应分析及西部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辉;;资源型经济运行研究综述[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8 官锡强;;基于“荷兰病”效应的桂西资源富集区的“资源诅咒”的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9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要素收入分配与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陈华;展凯;邹琪慧;;寿险保单退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动态GMM模型的研究[A];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3[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爱国;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分布与开发策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赵洋;基于PSR概念模型的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徐凯;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7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雄;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谢里;制度安排与产业集聚:理论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邢小军;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程乘;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企业家寻租视角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骠宇;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胡观敏;城市化进程中“资源诅咒”的理论、模型及中国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李涛;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保障与制造业劳动力比较优势相关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秦培林;云南省丽江市成矿条件及成矿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育浩;资源诅咒在中国省级层面的检验[D];浙江大学;2011年

9 贺震川;中国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动;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实证与规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必定;;中部省份要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09期

2 蔡跃洲;;财政再分配失灵与财政制度安排——基于不同分配环节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1期

3 吴开亚,陈晓剑;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6期

4 王开良;梁昆;;重庆市引进外资政策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曾国安;胡晶晶;;论中国城市偏向的财政制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财政研究;2009年02期

6 周建安;;资源约束与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生态发展路径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8年06期

7 谷树忠,耿海青,姚予龙;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安全的功能区划与西部地区定位[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8 吴映梅;李亚;张雷;;中国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支撑能力动态评价——以西南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3期

9 洪水峰;余瑞祥;;矿产资源的代际成本及其补偿[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5期

10 肖克炎;丁建华;刘锐;;美国“三步式”固体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评述[J];地质论评;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宗建树;[N];中国环境报;2003年

2 李卫红;[N];中国矿业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可 高洪艳;[N];中国贸易报;2009年

4 记者 任会斌 闫金光;[N];经济参考报;2009年

5 杨朝英;[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实习生 张惠;[N];中国商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旺;孙世群;吴万秀;;规划环境影响定界探讨与实例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31期

2 程娟;;浙江省温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预警系统的构建[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年03期

3 吴长年,周庭序,王勤耕,唐亮,刘广民,凌虹;旅游业的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与对策[J];高校地质学报;1998年02期

4 侯宏斌;;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探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武翠芳;尚海洋;钟方雷;李玉文;焦文献;;环境影响的差异性以及环境影响与生活质量关系初探——以黑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8年05期

6 蔡玲;;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J];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7 高丹丹;;定量评估工艺流程对环境影响的新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9期

8 吴文恒;牛叔文;陈辉;;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比较[J];资源科学;2010年05期

9 吴凡;杜娟;高建军;;甲醇制聚丙烯项目的环境影响问题及防治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年01期

10 武广萍;李兴德;张鹏;;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作用及其发展分析[J];甘肃科技;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慧;张嘉勋;郝芳华;;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陈方先;张晓玉;;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卷[C];2002年

3 张立明;;自然旅游地开发中的环境影响——湖北五峰县柴埠溪案例[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李丛;;关于高速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的探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5 刘临元;;浅析环境法治应对不良环境影响的路径[A];2012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暨能效优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曾行汇;;浅谈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金朝阳;代宁;;优化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模糊综合评价[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刘鸿亮;;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浅析[A];2012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暨能效优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郑里华;;小型水电站的建设对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10 郑里华;;小型水电站的建设对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辉;群众有环境影响的知情权[N];河南日报;2006年

2 记者  解悦;规划不过“环评”关不得批准[N];南京日报;2006年

3 陈洪东;餐馆排污邻居遭罪 诉求撤销营业执照[N];法治快报;2009年

4 记者 刘莉;减少施工扬尘对环境影响 成都今年力推全域“禁现”[N];四川日报;2013年

5 门头沟区法院 付金;公益建筑应推行强制环评[N];北京日报;2013年

6 记者 辛清影;12项电建工程近期获环评批复[N];中国电力报;2013年

7 冯永强 王黎明;环评意见不落实最高罚10万[N];中国环境报;2006年

8 记者 王燕 通讯员 李爱玲 宜为华;我市成为全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城市[N];临汾日报;2007年

9 杭春燕;我省全面推行规划“环评”[N];新华日报;2006年

10 商照荣 谭承军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核设施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亟待建立[N];中国环境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光栋;区域农业生产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方法及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韩潇源;黄河三角洲石油开发的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高瑛;废物最小化的过程集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4 付瑶;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D];吉林大学;2009年

5 徐学珍;云南山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张剑;基于ERP机理的产品环境影响LCA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李英顺;从铜炉渣中回收铜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菁;环境影响火用分析方法及安全基准环境模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李德良;铁路水环境影响后评价体系研究与实例分析[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3年

3 贾桂红;产业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多准则模糊评价及污染治理冲突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丽;矿山采选类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曹玉红;乡镇企业环境影响及控制模式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6 董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7 杨巧丽;长城窝堡矿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蒋立哲;河流梯级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思路与方法[D];西北大学;2011年

9 周冉;华北地区主要作物施肥的资源环境影响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10 许聪;保定电厂热电机组扩建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611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611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1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