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业绩基准与高管薪酬:基于代理成本视角
本文关键词:非对称业绩基准与高管薪酬:基于代理成本视角
【摘要】:本文以2003-2010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的机械、设备、仪表行业为样本,检查了高管薪酬中业绩基准的使用,发现存在非对称使用业绩基准的现象。当基准业绩较好时,高管的薪酬较高,薪酬业绩敏感性也较高,存在"运气薪酬"现象。当公司业绩超过基准业绩时,高管的薪酬较高,薪酬业绩敏感性也增加。但是高管薪酬不存在"双重补偿"现象。高管的任期和两职合一自利特征会进一步强化"运气薪酬"和"超额业绩补偿"。本研究发现对于揭示高管薪酬制定中的代理成本,解释高管薪酬的棘轮效应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发展银行;
【关键词】: 高管薪酬 业绩基准 高管自利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02087)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4FJL002) 广东省学科建设项目(2013WYXM00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2JNYH003) 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企业发展研究所企业转型发展重大项目(2014ZD001)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重点学科建设育题基金项目(GY14002)
【分类号】:F425;F272.92
【正文快照】: 研究背景近年来,高管天价薪酬的事件不断发生,在经济发展不好时亦如此,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管薪酬的质疑。高管薪酬的上升代表高管为公司做出的贡献增加,还是代表薪酬制定存在严重的代理成本?根据WIND数据库的统计,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呈递年增加的趋势,截止2011年,高管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艺峰;李培功;;政府限薪令与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业绩和运气关系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1期
2 薛云奎;白云霞;;国家所有权、冗余雇员与公司业绩[J];管理世界;2008年10期
3 吴育辉;吴世农;;企业高管自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草案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0年05期
4 肖继辉;彭文平;;经理报酬棘轮效应与相对业绩评价模型的选择[J];管理学报;2010年07期
5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6 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7 辛清泉;林斌;王彦超;;政府控制、经理薪酬与资本投资[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8 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存在粘性吗?[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9 辛清泉;谭伟强;;市场化改革、企业业绩与国有企业经理薪酬[J];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10 江伟;;行业薪酬基准与管理者薪酬增长——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敏;对国有企业建立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思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王昌锐;倪娟;;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朱蕾;;农产品企业股权激励市场反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4 岳香;洪敏;;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曹凤岐;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研究——十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李成;秦旭;;股权结构对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02期
7 郭占俊;杨冬;;信息技术企业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24期
8 姜俊俊;;浅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J];北方经济;2009年24期
9 曹慧;徐枞巍;王晓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经理激励机制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孟祥林;沈长月;;分层滚动绩效考核:博弈机制、实施效果与对策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方召;周正;尹龙;;国有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绩效关系研究——来自上海证交所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周方召;周正;曲振涛;孙凯;;利益共谋还是监督激励——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薪酬上涨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时晋;吴锦宇;;试议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控制——一种法经济的分析(初稿)[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严太华;李佩玻;;我国上市公司薪酬激励长期有效性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郑筱婷;王s,
本文编号:641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64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