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能源建设和运行机制分析
本文关键词:智慧能源建设和运行机制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管理 能源系统 运行方式 能源生产 消费革命 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 系统安全 新商业模式 组织结构
【摘要】:正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大背景下,能源系统的运行方式、组织结构、利益格局都将面临深刻变化,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将应运而生。其中,智慧能源将是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运行层面,智慧能源能够深入挖掘能源系统效率提升空间,支持可再生能源大范围接入,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机制层面,智慧能源技术通过精确计量等支持能源市场化改革,同时还能够支持需求侧响应、负荷量交易等新商业模式。
【作者单位】: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关键词】: 能源管理;能源系统;运行方式;能源生产;消费革命;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系统安全;新商业模式;组织结构;
【分类号】:F426.2
【正文快照】: 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大背景下,能源系统的运行方式、组织结构、利益格局都将面临深刻变化,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将应运而生。其中,智慧能源将是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运行层面,智慧能源能够深入挖掘能源系统效率提升空间,支持可再生能源大范围接入,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霞;浅谈如何加强天钢的能源管理[J];天津冶金;2001年03期
2 白泉,郁聪,佟庆;提高能源决策水平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能源;2004年04期
3 冯飞;中国能源市场化改革的重大问题[J];煤炭企业管理;2004年06期
4 唐桂玉;加强能源管理 节能降耗见成效[J];广西节能;2004年03期
5 邬静娜;能源局升格 “只见企业不见国家”状态终结[J];广西电业;2005年04期
6 李剑阁;中国能源现代监管体系走向[J];中国石油企业;2005年06期
7 刘衍玲;;全面提升我国政府能源管理能力[J];求实;2006年S2期
8 ;能源管理要转弯[J];中国税务;2006年07期
9 ;悉雅特为宝钢钢铁提供能源管理解决方案[J];中国冶金;2007年03期
10 ;提升能源管理素质 开创行业节能新局面——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源管理首期培训班开班[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龙;;节能管理新路--能源管理中心[A];2012年河北省轧钢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2 邢龙;苏福源;高军;;节能管理新路——能源管理中心[A];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论文集[C];2013年
3 武建东;;造就下一代能源管理体系[A];第七届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李广军;;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在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海伟;付卫东;王X雅;;如何建立及运行能源管理体系[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0分会场-节能减排战略与测控技术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管理JK小组;;研究系统能源管理新办法[A];全国第第24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成果汇编[C];2002年
7 朱启贵;;信息化:能源可持续利用之策[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8 吴钟瑚;;政府能源管理的功能与责任[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9 王鼎;桂其林;蔡震纲;;宝钢能源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A];2011年全国冶金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10 ;2009年能源工作将围绕八项重点展开[A];《电站信息》2009年第3期[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晏彪;加快建设高素质行业能源管理队伍[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佩颖;太钢:能源管理挂钩经济效益[N];中国企业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舒晴;我国应尽快实行能源管理注册工程师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柴坤;吉林省能源局挂牌成立[N];中国煤炭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包兴安;张国宝详解国家能源委、能源局和能源央企关系[N];证券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静华;新动态能源管理献力世博会[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齐慧;保护能源管网 确保能源安全[N];经济日报;2010年
8 孙学君 李耀光 常云亮;唐钢能源管理中心投入使用[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9 记者 刘全昌;氯碱业首个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启动[N];中国化工报;2010年
10 记者 王森 实习生 胡淼;为新区企业培训能源管理人才[N];滨海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仲t@;黑龙江省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李继尊;中国能源预警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李霞;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耀;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松;中国能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6 张刚;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政府责任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本文编号:726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726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