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网峰谷分时电价联动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电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电网峰谷分时电价联动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电价研究
【摘要】:研究了电动汽车用户价格敏感度模型,分析得到用户在不同的电价下参与有序充电调控的意愿。结合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需求模型,以电网削峰填谷为目标建立基于用户价格敏感度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得到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电价方案。以实例验证了电动汽车用户价格敏感度模型能反映电动汽车用户的市场化充电行为,优化得到的电价方案能够有效引导电动汽车用户参与有序充电,达到削峰填谷的效果。
【作者单位】: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分时电价 有序充电 削峰填谷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2AA080211)
【分类号】:F426.61;TM73
【正文快照】: 罗敏(1985—),女,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动汽车、新能源、智能计量等工作。赵伟(1981—),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动汽车、新能源、智能计量等工作。林国营(1982—),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数字化计量等智能新技术研究工作。2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0引言自2009年以来,我国开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赐威;张亮;;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的综述[J];电网技术;2011年02期
2 韩海英;和敬涵;王小君;姜久春;田文奇;;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电动车参与负荷平抑策略[J];电网技术;2011年10期
3 李秋硕;肖湘宁;郭静;刘琳;;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方法研究[J];电网技术;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维昊;陈哲;王晓茹;;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2 尹春杰;张倩;刘振;张承慧;;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系统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12期
3 杜爱虎;胡泽春;宋永华;吴俊阳;;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优化的配电网规划[J];电网技术;2011年11期
4 薛飞;雷宪章;张野飚;刘红超;高赐威;;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从V2G到B2G的全新结合模式[J];电网技术;2012年02期
5 曾鸣;薛松;刘宏志;李凌云;董军;;我国区域电动汽车运营模式及其最优并网规模规划模型[J];电网技术;2012年06期
6 谢莹华;谭春辉;张雪峰;卢奕城;;电动汽车充放电方式对深圳电网日负荷曲线的影响[J];广东电力;2011年12期
7 樊扬;左郑敏;朱浩骏;乔嘉赓;;电动汽车充电模式对广东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J];广东电力;2011年12期
8 薛飞;雷宪章;张野飚;刘红超;高赐威;;基于复杂网络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评估方法[J];电网技术;2012年09期
9 曾正;赵荣祥;杨欢;金磊;;电动汽车高渗透率的应对策略及换电站的最优规划[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年09期
10 孙波;廖强强;谢品杰;周国定;施泉生;葛红花;;车电互联削峰填谷的经济成本效益分析[J];电网技术;201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静铁岩;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徐立中;微网能量优化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胡国珍;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功率变换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史乐峰;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定价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张维戈;纯电动公交车换电站优化设计和经济运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王抒祥;减排约束下电力资源综合利用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郑丹;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交互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田文奇;基于时空双尺度的电动汽车换电站有序充电调度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孙伟卿;智能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的柔性评价及分析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王建;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及有序充电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润;电动汽车入网对电网负荷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顾羽洁;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对电网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高颂九;配电网谐波系统性监测治理和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薛红红;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之协调充电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何战勇;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方法及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杨俊秋;电动汽车充放电容量预测及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庄葛巍;直流电能表智能化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张宏坡;基于V2G应用的车载充放电机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高建平;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规划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周利梅;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选址规划布局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震坡,孙逢春;锂离子动力电池特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2 雷黎,刘权彬;电动汽车使用对电网负荷曲线的影响初探[J];电机技术;2000年01期
3 康继光;卫振林;程丹明;徐凡;;电动汽车充电模式与充电站建设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年05期
4 罗卓伟;胡泽春;宋永华;杨霞;占恺峤;吴俊阳;;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5 卢艳霞;张秀敏;蒲孝文;;电动汽车充电站谐波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6年03期
6 吴昌友;王福林;董志贵;索瑞霞;;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在电力负荷组合预测模型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9年02期
7 张文亮;武斌;李武峰;来小康;;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及能源供给模式的探讨[J];电网技术;2009年04期
8 赵晶晶;李新;彭怡;任亚英;;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配电网重构和分布式电源注入功率综合优化算法[J];电网技术;2009年17期
9 陈乃仕;王海宁;周海明;李伟刚;;协同粒子群算法在电力市场ACE仿真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10年02期
10 吴杰康;韩军锋;刘蔚;吴智华;;基于反捕食粒子群算法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方法[J];电网技术;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少芳;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谐波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清,徐衍亮,安忠良,许家群,齐瑞贵;电动汽车的发展与环境保护[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章超,易家玉;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迅猛[J];大众用电;2000年09期
3 章超;开发电动汽车市场前景广阔[J];大众用电;2000年09期
4 ;戴-克公司第四代电动汽车[J];重型汽车;2000年04期
5 ;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切入点[J];电器工业;2001年12期
6 徐新明;环保电动汽车时代谁执牛耳[J];发明与革新;2001年04期
7 焦庆丰;电动汽车前景广阔[J];大众用电;2001年03期
8 刘茂理;云南需要电动汽车[J];云南交通科技;2001年01期
9 丛晓杰;电动汽车:推动世界的绿色动力[J];中国石油;2001年09期
10 豪彦;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三)——电动汽车[J];汽车与配件;200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翔;;电动汽车是未来的趋势[A];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贾爱芹;;浅谈电动汽车推广的实现途径[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伦景光;;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省汽学会理事会议资料[C];2006年
6 张炳力;赵韩;;贯彻“汽车新政”加快安徽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张杰;;电动汽车发展需要更多“绿灯”[A];西南汽车信息:2013年第7期(总第328期)[C];2013年
8 姚勇;刘林生;顾健辉;陈林;李科江;赵晓;;电动汽车发展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蒋惠琴;欧万彬;鲍健强;叶瑞克;;电动汽车:引领城市低碳交通的未来[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晓勤;鲁植雄;逄小凤;;浅述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陈兴安;电动汽车引领奥运时尚[N];中国经营报;2002年
2 贾俊国;公司推动电动汽车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座谈会在上海召开[N];国家电网报;2007年
3 孙逢春;助推电动汽车发展意义重大[N];国家电网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葛胜征;奥运会 世博会重点采购电动汽车[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辉邋李层;发展电动汽车 国网抢得先机[N];中国电力报;2007年
6 记者 张静;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召开[N];经济日报;2009年
7 孙萌萌;工信部召集各方落实电动汽车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杨冬;电动汽车能否顺利驶入“产业化时代”[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9 柯芸;应加快建立电动汽车研发支撑体系[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张凤宇;电动汽车中国汽车业的新机遇[N];中国信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超;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电磁耦合机构能效特性及优化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张虹;考虑电动汽车聚合站的主动配电网动态优化调度[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邹积勇;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付翔;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郑丹;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交互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建;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及有序充电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于强强;基于行为的电动汽车充换电需求与服务容量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田博;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9 李秋硕;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电能有序利用模型与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0 姚伟锋;考虑电动汽车广泛接入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策略[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凌峰;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黄润;电动汽车入网对电网负荷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杨俊秋;电动汽车充放电容量预测及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薛红红;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之协调充电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许恬;我国当前电动汽车潜在消费者的识别与消费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唐升卫;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王传能;电动汽车换电站优化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张晨曦;电动汽车入网技术及社会综合效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何清晨;适用于城市通勤的个人电动汽车设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张敏;计及规模化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的配电网效能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56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75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