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异质性与跨国并购——基于我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的检验
本文关键词:企业异质性与跨国并购——基于我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的检验
【摘要】:本文基于汤姆森全球并购数据库、《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全新的企业数据库,从微观层面考察了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的因素。研究发现:生产率与跨国并购显著负相关,且二者还具有非线性的正U型关系,国有、外商投资的所有权性质会提高企业跨国并购的倾向,规模越大、资本密度越高、负债率越低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概率越高。在不同发展水平的东道国、不同要素密集度、不同研究期间的情形下,只有国有的所有权属性对跨国并购均有显著且为正的影响。
【作者单位】: 盐城工学院经济学院;
【关键词】: 跨国并购 制造业企业 异质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分行业人民币汇率指数构建研究”(15BJY175)
【分类号】:F425;F271
【正文快照】: 引言跨国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成长及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已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一大亮点。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2013》的相关数据,2004年我国海外并购金额为30亿美元,2008年我国海外并购金额剧烈增加至302亿美元,同比增加3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战琪;跨国并购与新建投资——作为跨国企业进入方式选择理论的最新进展及一个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红;;并购与新建投资的选择策略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9期
2 孟韬;周学仁;;跨国并购、新建投资与经济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4期
3 姚战琪;;金融部门FDI和金融服务贸易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4 李尚骜;;资产专有性、技术溢出与跨国公司进入模式[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李平;徐登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05期
6 高扬;;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研究——以中国上市的跨国公司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5年04期
7 童芳;;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跨国并购与新建投资的选择[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吴静芳;陈俊颖;;影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00年~2005年上市公司并购案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9 何伟,冯春丽;跨国公司进入模式与技术转移:模型分析与政策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10 胡麦秀;薛求知;;技术-环境壁垒与企业的最佳投资模式选择——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并购[J];经济管理;2007年2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FDI的进入方式及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国锋;港口业的跨国并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书红;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并购投资决策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许陈生;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楚永生;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控股”、“独资化”趋势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赵进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演进规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陈云华;企业并购与新建投资适用边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8 邝家贤;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跨法域并购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张慧明;煤炭企业跨区域进入模式选择及其演化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李尚骜;内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倩;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FDI)投资方式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菲;企业技术寻求型FDI进入模式选择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黄鑫;中国商业银行海外经营模式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4 苏士杰;基于新国际贸易理论对中国制造业的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张钦;中国银行业开放度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潘宇;我国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王雪莲;我国海外R&D投资模式选择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8 周丽莎;基于企业创新的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范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9 朱珊;基于资源转移的绿地投资与并购投资方式选择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吴月明;跨国保险公司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及对策[D];安徽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璐;我国公司购并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一个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鹏飞,曲峰;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06期
2 桑秀国;跨国并购: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06期
3 潘爱玲,杨国昌;跨国并购的特点、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褚东风,黄汉江,褚东伟;面对跨国并购中国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阚文;;跨国并购进入冷冻期?[J];财经界;2001年10期
6 崔健;简析日本的对内跨国并购[J];现代日本经济;2002年04期
7 侯锦;我区企业如何应对跨国并购浪潮[J];理论研究;2002年04期
8 唐礼智;全球跨国并购的新特征及动因透视[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宋群,陈长缨;跨国并购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10期
10 唐任伍;王宏新;;全球跨国并购的特点、动因及影响因素[J];经济管理;2002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世坤;韩爱琼;叶华;;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美国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的实证分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玉萍;王代敬;;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探析[A];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新欣;刘冀生;蔡来兴;薄启亮;张志勇;刘建功;;跨国并购与兼并重组[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4 楼朝明;;中美企业间跨国并购中的“经济安全”问题——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视角[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肖江岭;;跨国并购发展战略的思考[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魏磊;;全球跨国并购形势分析及中国对策[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7 胡明晨;吴国蔚;;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并购的策略分析及建议[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聂聪聪;;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反周期跨国并购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9 王铁栋;徐娴;;价值链全球布局的战略考量——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新视角[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10 马晓芸;谢洪明;;跨国并购对R&D投入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杰;全球跨国并购八大特点[N];国际金融报;2002年
2 王国进;中国企业走好跨国并购之路[N];文汇报;2005年
3 周明;跨国并购交易总额达到21.28亿美元[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张芝年;英国对跨国并购活动的监管[N];经济日报;2007年
5 张娜;一场关于“跨国并购”的思想交锋[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6 高析;对当前跨国并购若干问题的思考[N];中国信息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唐真龙;加速国际化 跨国并购额达186亿美元[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郑晓波;中国市场跨国并购金额翻番[N];证券时报;2008年
9 刘丽靓;跨国并购应在危机中不断发展壮大[N];证券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唐福勇;经济低迷为跨国并购提供机遇[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中文;跨国并购的宏微观经济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张寒;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马金城;跨国并购的效率改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4年
4 里光年;发展中大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叶建木;跨国并购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杨镭;跨国并购与政府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顾卫平;管理跨国并购——基于契约和资源整合的模式[D];复旦大学;2004年
8 楼朝明;中美企业间跨国并购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9 姚战琪;跨国并购:对市场结构变动及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何映昆;跨国并购对东道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俊;我国大企业集团跨国并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邸春雨;经济转型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D];辽宁大学;2008年
3 徐刚;跨国并购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4 刘影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D];外交学院;2005年
5 甄海涛;关于跨国并购的若干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陈奇;核心能力培育视角的跨国并购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张媛;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杨培强;跨国并购的动因、效应及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高玉玲;联想集团跨国并购及整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骆兴顺;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93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79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