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尼系数的中国重要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基尼系数的中国重要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矿产资源 基尼系数 洛仑兹曲线 不均衡性 差别化管理 中国
【摘要】:为对我国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进行定量化的测度和比较,进一步明晰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为政府进行差别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和洛仑兹曲线相结合的方法,以矿种在省域空间的地均查明资源储量作为指标,对我国28种重要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并按不均衡程度将28种矿产划分为4类,结论显示:总体上看,我国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均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有15种矿产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程度相对较高,而不均衡程度相对较低和极高的矿种较少,共6种,不均衡程度相对中等的矿种有7种。从矿类上看,3种能源矿产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程度都相对较高,金属矿产基本属于相对中等和相对较高,共有13种,所选取的10种非金属矿产在四种分类中均有,根据分析结论,进一步提出将矿种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性作为矿产资源分类管理的空间要素。
【作者单位】: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国土资源规划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基尼系数 洛仑兹曲线 不均衡性 差别化管理 中国
【基金】: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与资源配置”(12120113093000),“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格局及对策研究”(12120114093501)
【分类号】:F426.1
【正文快照】: 1引言基尼系数和洛仑兹曲线是一种有效的均衡分析统计工具,也是展现差异程度的一种指标[1],不仅广泛应用在经济领域研究国民收入分配问题,还可用于分析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描述财产、资本、资源、产品、市场等分配的均衡程度[2~5]。近些年来,基尼系数和洛仑兹曲线逐渐引入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宁;付强;;基于基尼系数的黑龙江省水资源空间匹配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2 李文彦;我国矿产资源与地理位置的地区差异——工业布局若干条件的经济地理分析——[J];地理研究;1982年01期
3 王惠文,龙文,赵江涛;基尼系数的预测建模方法及在北京市经济发展分析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3年04期
4 张晶;封志明;杨艳昭;;洛伦兹曲线及其在中国耕地、粮食、人口时空演变格局研究中的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11期
5 黄涛;胡宜国;胡宜朝;;地区人均GDP分布的基尼系数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6 商朋强;熊先孝;李博昀;;中国钾盐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J];化工矿产地质;2011年01期
7 张建华;;一种简便易用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陈希孺;基尼系数及其估计[J];统计研究;2004年08期
9 吴宇哲,鲍海君;区域基尼系数及其在区域水土资源匹配分析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5期
10 徐绍史;;创新国土资源管理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求是;2012年1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3 张洪波;徐苏宁;;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黄晓霓;;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王守敬;;对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几点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孟祥健;;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郑家欢;吴志祥;;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10 余明江;;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一;;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常慧娟;;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李毅;;民营房地产业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1(2003)[C];2004年
5 王娜;邱琦;;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与普及[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6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Pr;钟世霞;;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7 郭雪松;邹娟;梁瀚文;刘俊新;;苕溪流域典型村落水污染特征调查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8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汪清蓉;;城市旅游业能耗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及深圳市实证分析[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怀;韩瑞;;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标准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8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王耀鹏;中国粮食流通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闫恒超;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鹏;煤粉永磁强磁滤器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谭啸;湘中南地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丽丽;浙江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楚君;排污权水污染物(COD)初始分配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史玉岩;开发节地型居住小区的技术措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俊;基尼系数四种估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商业研究;2003年23期
2 于洪贤;孙家言;覃雪波;;黑龙江省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肖建民;王福林;王忠波;吴昌友;;黑龙江省水环境问题探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4 封志明,李香莲;耕地与粮食安全战略:藏粮于土,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3期
5 董瑜,谢高地;资源场理论及其在资源流动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6 刘彦随;甘红;张富刚;;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7 成升魁;徐增让;沈镭;;中国省际煤炭资源流动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8 樊启顺;马海州;谭红兵;李廷伟;许建新;;柴达木盆地西部卤水水化学特征与找钾研究[J];地球学报;2007年05期
9 欧向军;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结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2期
10 陈蓉;杨瑞东;;贵州省矿产资源形势及对策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秀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凤军,江思宏;21世纪矿产资源与人类生存环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年01期
2 谭永杰;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的动态监测方法探讨[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3 李毅,张士运;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价方法[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0年05期
4 常前发;谈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矿业;2000年06期
5 童潜明;新型农用矿产资源的开发研究[J];中国地质;2000年07期
6 刘国平;中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有关问题的讨论[J];中国地质;2000年12期
7 殷q,
本文编号:841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84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