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08 19:16

  本文关键词:六安市工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合肥工业大学》 2013年

六安市工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刘爽  

【摘要】:“十一五”期间,六安市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工业经济实力也有明显的提高。随着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六安市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资源优势逐渐凸显,同时国内以及本省多项有惠于六安市的重点发展规划叠加,使六安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如何抓住发展契机,推动六安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就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实际调研搜集数据,紧紧围绕“六安市工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这个论题,从基本市情、主要工业经济指标、主要产业、骨干企业、工业布局、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个方面,,运用大量的数据,全方位对比分析了六安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并简要判断六安市的工业化水平以及所处的工业化阶段。通过分析六安市工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提出了若干促进六安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中部欠发达,但又具有巨大潜力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2 孙艳;;论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区际转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曾光;周伟林;;产业聚集理论及进展[J];江淮论坛;2005年06期

4 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5 王仲瑀;;关于推动铜仁市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J];理论与当代;2012年05期

6 姜爱林;国内外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划分方法[J];首都经济;2002年05期

7 侯杰;张耀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及核心部件分析[J];科技资讯;201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保贤;怀宁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D];安徽大学;2011年

2 盛举;亳州工业经济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徐科;重庆市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张杨洋;;合芜蚌汽车配套产业集群运行机制与结构升级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周本立,吴劲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安徽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阶段及“十五”面临的主要任务[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钟玉文;吴昕春;;基于政府合作视角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范迪军;董青青;;产业结构调整对皖北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廉同辉;;基于灰色层次决策理论的合芜蚌试验区产业效应分析[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罗洪;曾敬;李景国;;三峡库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0期

8 于进勇;梁振民;;三峡库区产业集群发展前景分析与优化方向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9 赵锦域;王青;;对加快发展西部县域经济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10 洪磊;;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秀梅;王洋;郝华;;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祝慧;;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SCP理论分析[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熙宝;张玲玲;;基于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静;;促进沈本两市装备制造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分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梅雪;;论沈本一体化中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曾祥坤;范嵘;高峰;;基于资源整合的河谷盆地型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梅州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群利;;毕节试验区工业化进程研究[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忠伟;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潘塞梅;老挝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曙;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徐景芝;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吴彦;煤炭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巢旭;基于结构方程的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陆林飞;上海市中心城区台球馆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席亚军;我国排污权交易对市场结构影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旭人;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J];节能与环保;2003年03期

2 靳娟;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廖元和;重庆市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支柱产业[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4 张晓强;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机遇与对策[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年03期

5 胡宝臣;;中部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判断及比较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6 简新华,向琳;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7 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8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9 周宏春;新型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J];中国发展观察;2005年06期

10 毛艳华;县域经济的产业定位研究[J];广东经济;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共怀宁县委书记 范先汉;[N];安庆日报;2010年

2 周叔莲;[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佐军;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条件和制度条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陈德敏;资源循环利用论[D];重庆大学;2004年

3 王秋菊;东北振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旬;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利用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学光;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分析与科学推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尹勇;重庆九龙坡区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姜红;区域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王岩;论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D];山东大学;2005年

4 胡本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与策略[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5 梁丽娟;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全海涛;湖南新型工业化路径构造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剖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7 阚丽丽;东部沿海五省市新型工业化水平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裴智;城口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徽省六安市的 营业性驾驶员“上岗证”从何而来?[J];道路交通管理;2002年01期

2 薛晨;;六安市:看紧人民的“钱袋子”[J];江淮法治;2009年23期

3 袁俊,李占春;仰仗名牌闯天下——安徽省六安市乡企改革发展纪实[J];经济师;1998年06期

4 王怀坤;六安市农村土地利用的几个问题[J];中国土地;2000年12期

5 黄大鹏,游敏,金宝石;六安市农民收入与消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6 陈拥军;;六安市户外广告设置问题及对策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0期

7 ;安徽省六安市:生态新村乐安居[J];共产党员;2009年07期

8 王庭;;农民工回乡创业风险与对策分析——以六安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06期

9 邓安能;;湖州工业经济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王必好;;六安市农村居民收入与安徽省差距分析[J];中国统计;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娜;於忠祥;;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2 谭绿贵;张鑫;王本伟;;六安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规划[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白宁生;;青海省1999年工业经济发展分析[A];青海省统计系统1998—1999年优秀统计论文选编[C];2000年

4 ;第一章 2008年煤炭工业经济发展概述[A];2009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9年

5 倪玉华;;安徽六安市砂石管理工作模式[A];首届机制砂石生产与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6 陈全勇;;六安市食用菌协会在提高会员科技素质,增加会员收入中的发展战略[A];新时期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方向——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1年

7 陈林;;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步伐[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8 周长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夯实和谐社会基础[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9 李克锡;;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天水民营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叶贵仁;;乡镇工业经济发展应走持续之路以广东T镇为个案的研究[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博;[N];咸阳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姜玉勇;[N];张掖日报;2008年

3 ;[N];泰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刘彦章;[N];周口日报;2008年

5 记者 李银雁 通讯员 罗钊;[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6 特约通讯员 李能瑞;[N];武威日报;2008年

7 州经济(国资)委党委书记 主任 拉代;[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8 麦惠玲;[N];玉溪日报;2009年

9 程东升;[N];安庆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包晶 通讯员 张燕;[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筱亮;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产业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吴海民;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研究:1980-2006[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袁新荣;基于数学模型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石焱;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森林保险事业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李典友;区域湿地和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齐成喜;天津耕作制度50年演变规律、2020年发展方向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李新英;新疆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8 赵炎;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武楗棠;碳酸盐岩有水气藏稳产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10 孔令曦;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及对策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爽;六安市工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李修俊;六安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趋势及定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3 郭从政;安徽省六安市农村劳动力的调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翁世平;六安市烟草公司竞争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5 丁秀芬;菏泽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路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唐晓江;六安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现状及提升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7 梁跃华;六安市烟草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左益洋;六安市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9 汪波;城市化进程中六安市社区体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金萍;六安市耕地保护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六安市工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8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88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7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