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内生视角下能源价格、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变动效应研究——基于PVAR模型

发布时间:2017-09-26 02:01

  本文关键词:内生视角下能源价格、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变动效应研究——基于PVAR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效率 能源价格 技术进步 面板向量自回归


【摘要】:从内生性视角构建了分析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动态效应的经验模型,并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能源价格、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动态效应。结果表明:能源价格是调节能源效率的重要手段,能源价格上涨能有效提高能源效率;"软"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正向冲击效应,但"硬"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冲击在统计上不显著;能源价格与"硬"技术进步对改善能源效率的长期累计贡献相当且均大于"软"技术进步的长期累积贡献。结果提示,技术进步对改善能源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完成"硬"技术进步由生产效率导向型向节能导向型转变是实现技术进步促进能源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财经学院信息与统计学院;
【关键词】能源效率 能源价格 技术进步 面板向量自回归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05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JY011)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GXNSFBA11-8011) 广西高校科研项目(ZD2014120) 广西数量经济学重点学科开放性课题(2014YBKT01) “广西高校数理金融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资助
【分类号】:F426.2;F224
【正文快照】: 引言节能降耗,既是中国实现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减排承诺的重要举措,也是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四项工作之一。尽管中国一直在努力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然而,受制于发展任务、发展阶段、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以及相对落后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畅;孔宪丽;高铁梅;;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机制与价格非对称效应研究——基于结构VEC模型的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3期

2 原毅军;郭丽丽;孙佳;;结构、技术、管理与能源利用效率——基于200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7期

3 傅晓霞;吴利学;;中国能源效率及其决定机制的变化——基于变系数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10年09期

4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5 孙敬水;汪德兴;;中国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12期

6 王锋;冯根福;;中国碳强度对行业发展、能源效率及中间投入系数的弹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7 樊茂清;郑海涛;孙琳琳;任若恩;;能源价格、技术变化和信息化投资对部门能源强度的影响[J];世界经济;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4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8 刘振滨;;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9 陈春华;路正南;;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相互制约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10 高建刚;;制度变迁、空间外溢效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琳琳;任若恩;;用Hedonic函数估计中国PC机价格指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4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5 刘耀彬;;中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11期

6 胡宗义;蔡文彬;陈浩;;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影响的CGE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7 周伟;;产业结构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8 沈能;;能源投入、污染排放与我国能源经济效率的区域空间分布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9 周鸿,林凌;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10 周勇;李廉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林;;节能的有效途径:提高能源效率[J];环境经济;2006年06期

2 刘则渊;徐国泉;;关于中国能源效率革命的构想[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3 ;能源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J];上海节能;2007年03期

4 孙鸿年;;企业能量平衡——通向强化能源效率的必由之路[J];宁波节能;2007年01期

5 张珍花;王鹏;;中国一次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年22期

6 郑畅;;长江流域七省二市能源效率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24期

7 师博;张良悦;;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2期

8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研究发展及趋势:一个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邵枫伟;;我国能源效率问题及对策建议[J];管理观察;2009年11期

10 江皓;;基于面板模型的跨国能源效率分析[J];中国能源;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甜;张宏武;;中国各省区能源效率比较及变化因素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中国物理能源效率[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3 荣斌;乔敏;;能源效率对节能降耗影响的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4 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基于DEA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王新春;;中国浮法玻璃行业能源效率初步调查报告[A];2007中国浮法玻璃及玻璃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吴舒;;能源效率标准的市场准入发展趋势分析[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坤民;;低碳经济与提高能效[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焕斌;南非将出台能源效率战略[N];科技日报;2004年

2 记者陈特安;加颁发能源效率奖[N];人民日报;2003年

3 记者  黄勇;“亚洲工业能源效率指南”发布[N];中国环境报;2006年

4 楚新 编译;德国企业每年提高能源效率3%[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凌林;提高能源效率需三管齐下[N];中国企业报;2006年

6 罗佐县;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性思考[N];中国石化报;2006年

7 崔茉邋周晓倩;提高能源效率 发展清洁能源[N];中国石油报;2008年

8 罗伯特·艾尔斯 本杰明·瓦尔;提升能源效率就是为经济引擎加油[N];中国商报;2009年

9 孟华;发达国家将提高能源效率纳入战略决策值得借鉴[N];中国信息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田子超;加拿大:以建筑信息模型提升能源效率[N];中国建设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金荣;软投入制约下的中国能源效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李激扬;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彬;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王珊珊;我国能源效率指标及提升对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3 韩聪;基于天津市的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敏;低碳经济下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芳;江苏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维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乔妮;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趋同与趋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周睿;江西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汪德兴;浙江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马葱;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920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920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8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