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背景的银行国际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背景的银行国际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民币国际化 商业银行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 马克国际化
【摘要】:近十年来,银行自身竞争力的提升,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一系列国家政策及战略的实施推动了银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推出以来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进程的推进也不断影响着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因此,研究人民币国际化与商业银行国际化之间的影响机制,有助于中资银行更好地利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机遇来推进并改善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本文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和德国的本币国际化如何参与其国家的银行国际化进程入手,总结出了本币国际化对该国银行国际化的影响方式,虽然日德模式各有不同,但对银行业务的影响方面是相同的。然后该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包括二者进展阶段的协同性、人民币国际化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对海外机构设立的影响、从三性原则分析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另外,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的增加和全球统一管理难度的加大,中资银行应当尽量完善对海外的布局,以弥补甚至引领银行业绩的增长,还要通过引进并培养人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来提升全球统一管理的能力。在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挑战、其对银行国际化的影响方式以及日德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对中资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利用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提出了一些战略建议:区域战略上,应当加强国际金融中心的布局;客户战略上,应当力求海内外联动,本外币联动;产品战略上,应当主要加强投行业务和人民币相关金融产品及服务的提供;风险管理战略上,应当侧重加强国别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商业银行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 马克国际化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导论7-14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目的7-8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8-12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12-14
- 一、研究思路及方法12
- 二、本文的创新点12-14
- 第二章 从日德看一国货币国际化对银行国际化的影响14-33
- 第一节 日元国际化与日本银行国际化14-22
- 一、日元国际化与日本银行国际化进程15-21
- 二、日元国际化对日本银行业海外业务影响分析21-22
- 第二节 马克国际化与德意志银行国际化22-31
- 一、马克国际化与德意志银行国际化进程22-28
- 二、马克国际化对德意志银行海外业务影响分析28-31
- 第三节 日本模式与德国模式的区别与总结31-33
- 第三章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影响分析33-50
-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阶段的协同性分析35-40
- 一、2009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与中资银行国际化的进展35-36
- 二、2009以来中资银行海外经营规模变化分析36-40
- 第二节 对中资银行业务的影响40-45
- 一、从资产与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的角度42-43
- 二、从个人、公司、金融市场业务的角度43-45
- 第三节 对中资银行海外机构扩张的影响45-48
- 第四节 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48-50
- 一、盈利性48
- 二、流动性48-49
- 三、安全性49-50
- 第四章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银行国际化战略50-56
-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挑战与对策50-52
- 一、应提防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系统性风险,提升海外业务占比50-52
- 二、全球统一管理的难度增大,需加强人才培养与基础设施建设52
-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银行国际化的战略选择52-56
- 一、区域战略——加强国际金融中心的布局52-53
- 二、客户战略——海内外联动,本外币联动53
- 三、产品战略——加强投行业务和人民币相关金融产品及服务的提供53-54
- 四、风险管理战略——加强国别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的管理54-56
- 参考文献56-60
-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杰;;前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J];中国货币市场;2002年03期
2 巴曙松;人民币国际化从哪里切入[J];金融经济;2003年08期
3 巴曙松;;人民币国际化的边贸之路[J];浙江经济;2003年15期
4 彭少琴;人民币国际化的路有多长[J];国际融资;2004年06期
5 徐洪水;论人民币国际化——基于人民币周边流通的分析[J];上海金融;2004年05期
6 闵娟;;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11期
7 王芬 ,章新;人民币国际化热的冷思考[J];粤港澳价格;2005年01期
8 查贵勇;对人民币国际化一些问题的思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毕颖娟;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与途径选择[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课题组;;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途径及其策略[J];中国金融;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敏;;人民币国际化[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黄志龙;;建议对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进行调整[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3 戴相龙;;人民币国际化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4 黄志龙;王军;;第九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第六大对冲措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5 刘义圣;;人民币国际化探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6 李稻葵;徐欣;伏霖;;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研究[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2期)[C];2011年
7 宗良;彭伊立;;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8 周宇;;论人民币国际化的两难选择[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9 钟利琼;曾友中;;论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组合[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10 韩长征;;人民币国际化与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马尼拉记者 王传军;菲律宾: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金石[N];光明日报;2009年
2 林利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何种模式?[N];中国国防报;2010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孙玉;胡汝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最有利时间已经不多[N];证券时报;2011年
4 记者 夏心愉;欧债危机或为人民币国际化提速契机[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尹世昌;香港要做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场[N];人民日报;2012年
6 王信川;人民币国际化助推经济转型[N];经济日报;2012年
7 中信银行总行副行长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席所长 曹彤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曲双石;人民币国际化措施密集推进[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8 孙兴杰;人民币国际化需增强续航能力[N];新金融观察;2012年
9 滕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产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人民币国际化要深耕细作[N];证券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荣郁;人民币国际化应“稳”字当先[N];国际商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芹;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胥良;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褚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杨现领;美元锚的退出与人民币国际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青龙;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徐新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理论与实证[D];复旦大学;2006年
7 潘理权;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及保障措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建国;人民币国际化制约因素及推进措施[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陈平;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10 陈治国;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芯;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裴真;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比较[D];河南大学;2010年
3 李朝永;人民币国际化风险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孟思;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借鉴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宋凡;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6 陆洋;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7 李洋;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智伟亮;人民币国际化制约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峻梧;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10 朱丽;人民币国际化成本收益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04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004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