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非线性研究——基于PSTR模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25 10:19

  本文关键词: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非线性研究——基于PSTR模型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hgroup>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非线性研究——基于PSTR模型的分析

发布时间: 2015-03-04 14:53浏览量:

苏静,,胡宗义,唐李伟(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2003--2010年的瘩级面板数据,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广度、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都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呈现鲜明的门槛特征。在门槛值前后,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广度和贫困深度的影响由促进转变为抑制,并且抑制效应随着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增强。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贫困强度的影响始终表现为抑制,跨过门槛值之后,其促进农村贫困强度降低的速度有所提升,但提升的幅度不明显。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地区差异显著,考察期间,除青海、宁夏、海南3个省域外,其他省域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为各自地区的农村减贫做出了积极贡献,且尤以河北、辽宁等9个省域最为明显。

  关键词:农村非正规金融;减贫效应;非线性;PSTR

  一、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反贫困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以官方贫困标准计量,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底的2.5亿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2688万人,年均减少697.2万;农村贫困发生率相应的从1978年的30.7%下降到2010年的2.8%,年均下降0.87%。然而,新形势下我国农村深层次减贫进程面临诸多瓶颈和制约,其中融资约束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政府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有限,且诸多因素牵制和影响了扶贫资金的扶贫效果;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体制鸿沟凸显,使得农村正规金融与“三农”渐行渐远,“虹吸效应”推动农村资金严重外流(江曙霞等,2006)。近年来推广的小额信贷是促进农村减贫的有力工具,但是由于面临财政不可持续和信贷风险加剧的双重困境,小额信贷也逐渐处于自身改革发展与农村扶贫“顾此失彼”的尴尬境地(李明贤等,2010)。与此形成比照的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迅速发展,在大部分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主体和贫困农户生产、生活融资来源的主要渠道,其在农村融资时的信息甄别优势、成本降低优势、帕累托改进机制和与民营经济的对接优势等,已得到广泛认同(邵传林,2012;苏静等,2013)。然而,兼具上述诸多优势的农村非正规金融能否有效缓解农村贫困状况呢?如果能,具体又是如何实现的?为此,本文从金融发展视角探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及其特征显得迫切而且重要。

全文下载

 


  本文关键词: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非线性研究——基于PSTR模型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3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03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f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