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结构、规模测算与监管策略——基于金融结构视角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结构、规模测算与监管策略——基于金融结构视角的分析
【摘要】:以金融结构为线索,比较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内生逻辑,尤其是体系内影子银行快速膨胀的动因与机理,并通过构建递进式影子银行分层框架,对各层次中的主要业务进行了梳理、分类及规模测算,最后,结合各口径规模特征及其差异给出相应监管导向与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结构 规模测算 监管策略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4YJC630174)
【分类号】:F832.3
【正文快照】: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是近几年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有关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形成与演变的动因、机理及其结构特征目前尚缺乏基于“金融结构”视角的分析。按照两分法,金融结构可归纳为银行主导型及市场主导型。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下,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通常会受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益平;常健;杨灵修;;中国的影子银行会成为另一个次债?[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2期
2 卢川;;中国影子银行运行模式研究——基于银信合作视角[J];金融发展评论;2012年01期
3 巴曙松;;应从金融结构演进角度客观评估影子银行[J];经济纵横;2013年04期
4 张孝君;钱瑶;;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及监管对策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魏涛;刘义;杨荣;曾羽;王家;;激辩:中国“影子银行”与金融改革[J];金融发展评论;2013年02期
6 张亦春;彭江;;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稳健性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动态分析[J];投资研究;2014年05期
7 袁增霆;;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年01期
8 李扬;殷剑峰;;影子银行体系:创新的源泉,监管的重点[J];中国外汇;2011年16期
9 王ma力;李建军;;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风险评估与监管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颖;王伟斌;;福建省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运行剖析[J];福建金融;2012年05期
2 张田;;影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监管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2年01期
3 李娅;翟坤;;影子银行造成的风险及其分散化解路径[J];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08期
4 朱孟楠;叶芳;赵茜;王宇光;;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问题——基于最优资本监管模型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5 毛泽盛;万亚兰;;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1期
6 庄长兴;;从法律关系的视角看我国“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J];南方金融;2012年10期
7 徐军辉;;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3年02期
8 何五星;;引导中国影子银行发挥“正能量”[J];南方金融;2013年01期
9 鹿朋;;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与影响——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政策选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贺建清;;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改革研究[J];金融论坛;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测度研究[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婕;新监管框架下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2 鲁丹;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宫跃欣;影子银行产品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方意;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5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6 于亮;中国银行业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8 苏薪茗;银行理财业务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9 潘静;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10 张敏锋;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洁;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张磊;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挑战[D];安徽大学;2012年
3 曹崇荣;宏观审慎框架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张江涛;中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靳楠;中国银行DS支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季伟;影子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徐静;影子银行及监管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孙彦娜;我国上市公司委托贷款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李梦晗;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10 高璐;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庆;;我国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探析[J];南方金融;2012年04期
2 周莉萍;;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3 毛泽盛;万亚兰;;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1期
4 盛锦飞;;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私营企业的融资与发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何德旭;郑联盛;;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稳定性[J];经济管理;2009年11期
6 秦岭;;美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金融法苑;2009年02期
7 蔡亮;;叫停银信合作产品只是权宜之计[J];金融经济;2010年15期
8 苗晓宇;陈f^;;影子银行体系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析[J];华北金融;2012年02期
9 伍志文;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状况及其成因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年12期
10 陆小康;;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及其监管:基于流动性风险的视角[J];金融纵横;2011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春;;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辨析[J];海南金融;2012年06期
2 陈伟;刘明;林琳;;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形成模式与风险探讨[J];现代金融;2012年07期
3 ;解构中国影子银行[J];资本市场;2013年04期
4 刘满平;;科学对待影子银行[J];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04期
5 张菲菲;;“影子银行”连累银行理财 规范透明是发展正途[J];中国金融家;2013年02期
6 李婷;;我国影子银行的系统风险及监管[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5期
7 张雄杰;;国内影子银行的风险研究[J];商;2013年10期
8 袁齐;;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的新思维[J];吉林金融研究;2013年05期
9 王雪玉;;中国影子银行 金融体系的不定时炸弹[J];金融科技时代;2013年04期
10 袁齐;;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的新思维[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宇清;;影子银行及其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影子银行工具的法律分析[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2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尚玮;;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与法律规制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4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李真;;“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与法律监管路径[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6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邦咨询研究员 贺军;对“影子银行”要一分为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杨冬 邱晨;影子银行问题:中国式次贷危机?[N];证券时报;2011年
3 谭洪涛 蔡春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影子银行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记者 金立新;对“影子银行”监管如何到位?[N];金融时报;2011年
5 记者 马翠莲;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规范[N];上海金融报;2012年
6 记者 王宇 王培伟;“影子银行”魅影几重[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7 本报记者 张小平;争议影子银行:对舶来品不宜对号入座[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8 张茉楠;影子银行挑战全球金融监管[N];经济参考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莹莹;影子银行“野蛮生长” 繁荣背后暗藏隐忧[N];中国证券报;2012年
10 新金融记者 张晨曲;“影子银行”考验全球监管[N];新金融观察;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田;中国影子银行的功能与风险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年
2 胡晗;影子银行系统助推次贷危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姜震;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马先先;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齐淼;中美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监管及比较[D];复旦大学;2011年
6 崔丹桔;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实践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3年
7 战宏;中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徐静;影子银行及监管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郝婧雅;论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法律规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10 乔静予;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及其传导机制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086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086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