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机制与微观证据
本文关键词: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机制与微观证据
更多相关文章: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信贷供给效应 潜在信贷需求 农地抵押贷款
【摘要】:新一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政策包括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颁证以及赋予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本文构建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理论分析框架,使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和非试最地区707户样本农户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抵押的信贷供给效应初步显现,并且,金融机构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具有规模偏好特征。农地确权和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名义信贷需求,但由于受到现阶段农地抵押法律的限制和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43.24%具有名义信贷需求的农户依然无法有效表达其信贷需求,仅能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化为潜在信贷需求。修订限制农地抵押权的法律和完善农地抵押制度,将有助于改善这部分具有潜在信贷需求农户的信贷条件。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信贷供给效应 潜在信贷需求 农地抵押贷款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农地金融发展的机制、效应与政策优化——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追踪研究”(项目编号:715731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地制度对农村信贷市场绩效的影响及其政策选择”(项目编号:71103132)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普惠金融发展状况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ZDIXM011) 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KCX2014010、SKJD2014001)资助
【分类号】:F321.1;F832.35
【正文快照】: —、引言中国对于农村土地抵押的法律禁止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做出的#174;,当时中国农户大多以小规模农业生产为主,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4%,而家庭经营收入的约70%来自农业@,因此,限制农村土地抵押是为避免农民失去土地这一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和保障手段。近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英;;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生产力研究;2006年03期
2 覃美英;程启智;;建国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年04期
3 王晶;董江;;关于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私有化的思考[J];知识经济;2008年02期
4 雷飞;;论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重心的转移——基于产权理论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7期
5 梁永郭;;发达国家农地产权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9年17期
6 邵传林;冯振东;;中国农地产权制度60年:历程回顾与变迁评判[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7 何美然;;农村非正式制度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8 郑财贵;;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22期
9 吕新;;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历程[J];青春岁月;2012年16期
10 王继权,龚晓锋,杨其益;试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市场化改革[J];江西农业经济;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于金富;;完善农业经营制度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2 丁长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地产权制度的思考[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徐志华;茅丽华;;转型期中国农地产权制度问题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温锐;陈胜祥;杨丽琼;;“十五”时期以来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史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叶东蕾;;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田坚坚;;农业产业化条件下的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探讨[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7 张期陈;;政府意志与征地利益冲突——基于农地产权制度的视角[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湃;张安录;;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浅析[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9 程芳;;《资本论》土地产权理论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研究[A];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楚军;北京农地产权制度基础夯实[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张敏;确权收官在即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酝酿突破[N];中国证券报;2012年
3 何传新;探索构建合理的农地产权制度[N];农民日报;2004年
4 彭巨水;法人财产权制度对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刘远翔;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事关三农大计[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6 山东省郓城县国土资源局 王慧君 李葵云;关于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N];今日信息报;2008年
7 王振坡 王丽艳;日本农地产权制度变革对中国的启示[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8 张新光;应恢复复合型农地产权制度[N];农民日报;2004年
9 肖万春;加强有利于农民发展的制度建设[N];中国信息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刘波;“三权分离”,警惕耕地“非农化”[N];人民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财贵;农地产权制度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吴玲;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3 郭新力;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4 臧得顺;农地产权制度的经济社会学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5 陶银球;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赵德起;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经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7 王安春;1949年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及创新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明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9 杨进;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10 贾雪池;转轨时期中俄农地产权制度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栋;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保障功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何琼;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王敏燕;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张欣;我国当前的农地产权制度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鹏伟;当代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赵彩云;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松华;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地产权制度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8 鲍巍;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国娟;现阶段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于洋;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01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101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