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ayes空间模型的区域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Bayes空间模型的区域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金融发展 空间相关性 空间异质性 Bayes空间计量模型
【摘要】:本文基于区域金融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衡量了我国31个省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并利用Moran’s I指数从全局和局部层面揭示了区域金融发展的空间关联性,从Bayes空间计量视角分析了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表现为外生性引起的空间误差自相关;在同时将空间相关和空间异质性引入模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对区域金融发展都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普通回归模型高估了空间相关和经济因素对金融发展的贡献程度,低估了政治和社会环境的贡献程度;区域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集聚性差异,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显著领先于其他区域,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无显著差异。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224;F83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经过30多年的发展,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已从最开始的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的边缘学科,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的主流[1]。Anselin(1988)认为空间数据会存在两种空间效应,即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空间相关性是指事物和现象在空间上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而非独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家廷;;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财经科学;2010年09期
2 黄砚玲;龙志和;林光平;;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空间经济计量研究——来自浙江省67个县市区1997~2008年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3 邱瑾;;基于Bayes空间计量视角的GDP增长影响因素及其区域集聚效应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新生;;空间依赖、地理溢出与区域金融发展趋同——基于1978—2010年省域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南方金融;2011年12期
2 张长征;黄德春;马昭洁;;产业集聚与产业创新效率:金融市场的联结和推动——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创新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3 丁兆浩;吕勇斌;;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收敛性的空间计量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彭耿;刘芳;;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变系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2年05期
5 张长征;黄德春;华坚;;产业集聚、金融发展对IT企业的R&D投资影响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2年01期
6 胡宗义;苏静;;金融“新政”视角下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收敛性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12期
7 蒲勇健;魏亚敏;;我国省域金融成熟度的收敛性——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3年04期
8 陈鹏飞;;江苏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5期
9 张广凤;;江苏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31期
10 陆远权;张德钢;;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效率的非线性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年1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长三角1993-2006年132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2 项云帆;王少平;;基于空间Panel Data的中国区域人均GDP收敛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赵伟;马瑞永;;中国区域金融增长的差异——基于泰尔指数的测度[J];经济地理;2006年01期
4 骆东奇;郭英;李乐;赵伟;;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及原因[J];经济地理;2009年09期
5 金雪军,田霖;我国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态势:1978-2003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08期
6 吴晓灵;关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4年01期
7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J];经济学(季刊);2005年S1期
8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9 万广华;解释中国农村区域间的收入不平等:一种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J];经济研究;2004年08期
10 李敬;冉光和;万广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Shapley值分解方法[J];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刘贵生;吴兴旺;;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问题[J];中国金融;2007年21期
2 陈曙莲;;促进区域金融发展的措施[J];经济师;2008年09期
3 何晓夏;章林;;论区域金融发展模式的选择[J];时代金融;2009年12期
4 史进学;陈文新;;新疆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0年06期
5 李雅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最新研究述评[J];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06期
6 田菁;;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特点及政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7 吴锐;;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9期
8 张中锦;杨永杰;纪明;;基于自组织视角的区域金融发展研究—以江苏为例[J];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11期
9 屈耀辉;杜亚斌;傅元略;黄莲琴;;上下游企业的信任与赊销战略——兼论区域金融发展的干扰效应[J];财贸研究;2012年03期
10 张红伟;;我国区域金融发展问题分析[J];时代金融;2012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乔海曙;喻翔宇;冯琴;;洞庭湖区域金融发展战略:从“资金高地”到“金融洼地”[A];2011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1年
2 沈沛龙;降刚;;首都经济圈建设中区域金融发展研究[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陈高;;空间计量视角的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收敛关系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4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促进区域金融发展[A];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广东金融强省建设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钱方明;虞锡君;孙克;;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以长三角16城市为例[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 高小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精神推动区域金融发展[N];金融时报;2013年
2 南方日报记者 彭国华 实习生 魏可非 郭家轩 梁少兰;区域金融发展:“五指齐抓”还是“重拳出击”?[N];南方日报;2013年
3 记者 刘乐平;浙大金融研究院和浙江金融研究院成立[N];杭州日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 陶杏芳 本报记者 钟良;专家称:我国区域金融发展“马太效应”趋势明显[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5 张建政;加快东北区域金融发展的意义[N];吉林日报;2006年
6 张建政;以新理念促进东北区域金融发展[N];吉林日报;2007年
7 吴文军 张中石;中国金融大格局(二)[N];中国财经报;2013年
8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朱民;支持区域金融发展[N];延边日报;2009年
9 牛远征 韩冬燕;发挥地方政府在促进区域金融发展中作用[N];金融时报;2003年
10 钱进邋章永哲;共商区域金融发展大计构建区域金融合作平台[N];上海金融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桂良;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暨南大学;2011年
2 朱建芳;区域金融发展差距: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3 孙晶;中国区域金融发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董绳周;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李敬;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伟;河北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2 罗莉;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郭叶东;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4 齐梅英;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5 何文举;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6 付冠英;四川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焦婧;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8 祖桂霞;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梁宗德;甘肃省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与溢出性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4年
10 鲍建慧;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48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248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