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争议与共识
本文关键词: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争议与共识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危机 新常态 非常规货币政策 文献分析 量化宽松 机构设计
【摘要】:经济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货币政策也出现了新的调整和变化。例如新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不断涌现,机构设计和政策协调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在这种新常态经济下,对于货币政策的这些变化和调整,学术界存在哪些争议与共识?通过文献分析,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主要观点。研究表明:在传统货币政策目标外,金融稳定、外部稳定等目标越来越受到关注;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危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经济危机过后,是否需要保留非常规货币工具存在很多争议;为应对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的新变化,重新对机构进行设计和加强政策协调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三次产业动态协同发展机制研究”(10ZD&027) 教育部一般项目“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2009JYJR03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22.0
【正文快照】: 引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不但重创了各国经济,同时也对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美国经济正逐步从危机中复苏,欧债危机也基本得到缓解。虽然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乏力,但是出现大的经济波动和严重衰退的可能性较低,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后危机时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奥利维尔·珍妮;郭子睿;;全球视角下的宏观审慎政策[J];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03期
2 戴金平;魏昊;;发达国家非传统货币政策的走向[J];红旗文稿;2010年1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理;段中元;杨嘉懿;;后金融危机时期公开市场操作的新动态与文献述评[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11期
2 扈文秀;王锦华;黄胤英;;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托宾Q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12期
3 林国超;;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最新进展及影响[J];当代经济;2014年21期
4 高智贤;李成;刘生福;;货币政策与审慎监管的配合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5年01期
5 胡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VAR模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6 高小红;董思远;王萌;;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05期
7 林朝颖;黄志刚;杨广青;石德金;;基于企业微观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理论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06期
8 徐璐;王振兴;陈国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经验研究[J];海南金融;2014年01期
9 李远芳;;发达经济体非传统货币政策及其退出[J];金融发展评论;2014年03期
10 王春丽;江晶;;中国股市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J];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挺国;郭辉铭;;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分析[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军;农业信贷与保险互联对农户收入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孙章杰;二元结构与央行最优目标选择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3 杨柳;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朱柏松;基于DSGE模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联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李柏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张明;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形成机理和管理导向[D];西南大学;2013年
7 付诗涵;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制选择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杜德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9 闫思;全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10 段梅;银行风险承担、金融稳定与最优货币政策[D];厦门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宪政;央行票据冲销操作有效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卢艳;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层次居民消费支出的双门槛效应[D];重庆大学;2013年
3 陈科;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生存状况[D];重庆大学;2013年
4 翟雪;基于PSTR模型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非线性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耿俊琼;基于DSGE模型的人民币汇率预期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彭洁;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框架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有效性评估[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7 汪真;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产出的溢出效应[D];东华大学;2014年
8 宋波;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刘亚群;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比较及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10 崔慧敏;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效应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素梅;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浙江金融;2000年09期
2 吉可为,苑德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张鹏;不稳健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的负面作用[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05期
4 戴相龙;戴相龙表示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30期
5 钱敏华;;正确认识货币政策拉动内需的作用[J];对外经贸财会;2000年04期
6 于惠玲;;我国货币政策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金融;2000年11期
7 黄健;;货币政策:寻求新工具[J];资本市场;2000年11期
8 李春琦;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J];当代财经;2001年01期
9 朱正元;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辩证否定与启示[J];南方金融;2001年05期
10 宋立;继续实施财政、货币政策的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帅;徐长生;;货币状况指数: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晋波;;新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4 徐洪才;;2012年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展望[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5 李,
本文编号:1287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28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