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母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母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出处:《东岳论丛》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 专利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母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两企业同质产品技术差异模型认为,虽然OFDI较国内学习模仿效应能更快地提升技术落后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是,只有当OFDI边际成本节约的净现值大于OFDI平均固定成本时,工资率和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才会选择OFDI,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渠道提升母国企业创新能力。采用中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OFDI渠道逆向溢出的国外RD存量对中国国内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东、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对OFDI的技术溢出的反应程度不同,东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较弱。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1CGJ015)
【分类号】:F832.6;F273.1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Investment,OFDI)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据《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78.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菲琼;虞旭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的反馈机制研究:以万向集团OFDI为例[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2 赵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3 蒋冠宏;蒋殿春;蒋昕桐;;我国技术研发型外向FDI的“生产率效应”——来自工业企业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3年09期
4 邹玉娟;陈漓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提升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5 白洁;;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经验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6 谢申祥;王孝松;张宇;;对外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7 沙文兵;;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创新能力——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8 常玉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外溢——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例的实证[J];经济管理;2011年01期
9 周游;;我国OFDI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9年02期
10 周怀峰;曾晓花;;OFDI怎样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海尔集团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锋;;技术差距会影响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吗?[J];北方经济;2011年18期
2 邹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孟凡臣;苗慧;;跨国并购与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相关性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尹晓波;扩大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02期
5 遇芳;;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6 张海波;俞佳根;;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2年01期
7 蔡冬青;刘厚俊;;中国OFDI反向技术溢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东道国制度环境的视角[J];财经研究;2012年05期
8 陈菲琼;虞旭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的反馈机制研究:以万向集团OFDI为例[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9 刘宏;张蕾;;中国O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1期
10 古广东;;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国际收支:机理分析与尝试性检验[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高丽峰;李文芳;;沈阳机床跨国并购案例分析[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庆宾;许泱;;国外R&D溢出的动态效果:基于我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生延超;;技术联盟技术扩散与管理[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4 肖黎明;赵刚;;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母国产业结构优化——基于中国行业层面的经验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3分会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梁媛;国有资产境外投资风险生成机理与治理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申祥;寡头竞争条件下的最优关税与研发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周西南;FDI对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王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均衡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桓;投资动因、制度调节与逆向技术溢出[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席建国;我国东西部地区对口帮扶效应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汪思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恩裕;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郝文利;基于技术缺口的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宿媛媛;中国企业FDI与竞争优势相关性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王竞;对外开放与产业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晓晶;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及政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8 林成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刘冬;对外直接投资与知识投入对投资母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滕飞;辽宁省境外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青;陈湛匀;;中国技术寻求型跨国投资战略: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主要10个国家FDI反向溢出效应模型的测度[J];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2 陈菲琼;虞旭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的反馈机制研究:以万向集团OFDI为例[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3 张燕明;海尔 TCL 格兰仕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比较[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年04期
4 刘伟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内技术进步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研发费用和专利授权数据的分析[J];当代财经;2010年05期
5 刘明霞;;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魏守华;姜宁;吴贵生;;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与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
7 杜群阳,朱勤;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实践[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11期
8 赵伟 ,古广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与趋向预期[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1期
9 杜群阳;;R&D全球化、反向外溢与技术获取型FDI[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12期
10 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章海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公司调查问卷》分析报告[J];国际贸易;2006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雪萍;中国企业FDI技术溢出和扩散对自主创新的传递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建;科技起飞和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成长[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孔令丞,杨玉音,刘国江;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0年05期
3 刘代彪;关于增强航空科研院所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白明琦,李春利;企业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J];国际航空;2000年05期
5 柴新建;构建全新平台 决胜技术创新能力[J];家电科技;2000年08期
6 孟庆伟,安会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结构[J];科技管理研究;2000年02期
7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创建高新技术企业[J];山西科技;2000年01期
8 张茹苓;增强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0年03期
9 刘焕荣;浅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0年01期
10 文献;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我见[J];首都经济;200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旭红;;增强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袁建平;李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迎接入世挑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汪玉平;郝利军;;优化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4 高凤妮;高爱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暨第21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龚慧伟;;试论新形势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路及对策[A];上海烟草系统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6年
6 梁静;段进朋;;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7 朱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绩效测度指标体系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范庆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推动集团持续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颜君衡;宋文启;;“产、学、研”联合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10 赵金秀;;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部影响因素及对策[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闻疆;新疆企业如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N];经理日报;2007年
2 卢逍遥邋阎世存;我市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N];菏泽日报;2008年
3 肖峰;促进消费创新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钟纪京;我国将重点支持一批大公司提高技术创新能力[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卢东(作者单位: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市场与贸易发展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五个方面[N];中国建材报;2006年
6 李正图;如何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中国企业报;2006年
7 高炼芳 通讯员 方润高 记强;组建技术中心增强创新能力[N];广东科技报;2007年
8 记者 杨镇 实习生 葛琳;济南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N];济南日报;2007年
9 翟立;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出新规[N];中国建设报;2007年
10 记者 王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N];南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娜;基于资源观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姜兴;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生模型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段志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波动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罗正清;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杨洵;企业集群的生成及其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冯仁涛;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模式与程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赫;中小高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路径演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王静;国内典型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谢越;吉林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马贞;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构建与系统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5 刘奇志;提高株化集团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任小娟;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7 王瑛;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财务激励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张鹏云;甘肃省化工研究院技术创新能力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高萍;产业集聚环境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胡小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的政府扶持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36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36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