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监管:目标、工具与相关制度安排
本文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目标、工具与相关制度安排 出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最近40年的金融危机史表明,随着金融市场的日渐发达和复杂化,金融失衡不仅周期性地发生,而且与宏观经济的失衡彼此强化,这种强化使得经济和金融长期持续、显著地偏离长期标准。在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负面效应日渐明显的情况下,为确保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在传统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大势所趋。强调宏观审慎的监管理念认为,仅凭微观层面的努力难以实现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监管当局需要从经济活动、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行为之间相互关联的角度,从整体上评估金融体系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健全金融体系的制度设计并作出政策反应。
[Abstract]:The last 40 years of financial crisis history shows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lexity of financial markets, financial imbalances not only occur periodically, but also strengthen each other with macroeconomic imbalances. This strengthening has made the economy and finance continue for a long time and deviate significantly from long-term standard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system,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pro-cyclical nature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evident.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mi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it has become a general trend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in an all-round way. Efforts at the micro level alone are difficult to achieve overall stability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regulators need to look at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economic activity,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behaviour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risks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re assessed, and the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policy response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re improve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宏观审慎政策体系与实施方案研究”(71150003)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中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研究”
【分类号】:F83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本轮危机表明,仅仅依靠微观审慎监管很难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也很难确保长期的宏观均衡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种情况不仅在过去30多年的金融危机中得到了证明,而且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宏观经济背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伴随着全球金融“繁荣—萧条”周期的加强,金融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韦森;;经济学的性质与哲学视角审视下的经济学——一个基于经济思想史的理论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季刊);2007年03期
2 韦森;货币、货币哲学与货币数量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芳;;宏观审慎监管的文献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2 杨柳;;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探讨[J];上海保险;2011年07期
3 史建平;高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4 陈诗玮;田彬;;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银行业监管模式的思考[J];财政监督;2011年16期
5 刘泽云;;宏观审慎监管与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J];中国财政;2011年11期
6 何德旭;郑联盛;;宏观审慎监管:内涵界定与政策框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刘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选择——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6期
8 刘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选择——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视角[J];海南金融;2011年07期
9 郭娜;;基于适应宏观审慎监管视角的我国银行业转型[J];新金融;2011年06期
10 高宇;;宏观审慎监管:两大经济思潮交替下的选择[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志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郑志刚[A];“资本约束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韩雪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步入前台[N];金融时报;2010年
2 上海市银监局局长 阎庆民;强化对银行业的宏观审慎监管[N];上海金融报;2009年
3 CBN记者 周静雅;宏观审慎监管:后危机时代中国新定式[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李刚;宏观审慎监管助推金融整体稳健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5 本报专家组成员、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王松奇;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与金融稳定的着眼点[N];金融时报;2010年
6 记者 韩雪萌;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科学监管[N];金融时报;2010年
7 王峗;宏观审慎监管——一种新型的金融监管模式[N];人民日报;2010年
8 张燕姣;危机洗礼后的监管变奏[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胡滨;构建我国金融审慎管理框架的两步走设想[N];上海证券报;2011年
10 本报评论员 曹理达 周慧兰;解析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麦强盛;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赵清;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王大威;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监管与防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4 张天祀;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监管体系完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张坤;金融稳定机制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王鲁非;金融市场风险的尾部估计和极值度量[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小波;金融开放的风险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朴鲁哲;金融稳定中的韩国金融监管体系:变迁、争议与改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李立华;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的金融混沌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商瑾;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钦波;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陈亮;后危机时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潘昊;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胡腾宇;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国际经验与我国实践[D];暨南大学;2012年
5 杨U,
本文编号:1357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57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