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大国金融稳定机理:大国与小国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31 13:36

  本文关键词:大国金融稳定机理:大国与小国的比较分析 出处:《大国经济研究》2012年0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国金融 金融稳定 规模经济 内源融资 风险分散


【摘要】:次贷危机使小国经济严重受损,而引发危机的美国"不倒"以及新兴大国表现不凡的事实,表明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大国具有某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本文通过大国与小国的实体经济、金融经济的比较发现,大国具有风险分散、规模经济、内源融资、抵御冲击等金融稳定机理。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大国金融在任何时点上都是稳定的,而是应该认识和利用大国金融稳定的潜在优势,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现实地增强大国金融稳定性。
[Abstract]:The subprime crisis has seriously damaged small economy, caused by the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fail" and emerging powers phenomenal facts show that the intrinsic mechanism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finance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some big financial stability. Through large and small countries of the real economy,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found that the country has risk diversification, economies of scale, internal financing so, to resist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stability mechanism. Of course,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the financial power is stable at any point in time, but should understand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potential power of financial stability, to play its role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real powers of financial stability.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制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44)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GXS5D242)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1YJA79013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0
【正文快照】: /问题的提出卡普罗和霍纳森(2001)在研究世界金融危机史时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体系规模较小的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的频率要高于规模较大的国家,据此提出一国经济金融规模与其稳定性成正比的观点。蒙代尔证明在古典和凯恩斯假设下,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调节的负担与国家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士平;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制化的途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2 陈孝兵,方国平;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绩效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12期

3 张炳申,李华民;寡头竞争均衡、效率促进与市场稳定——一个福利经济学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4期

4 任保平,林建华;西方转型经济学的理论演化及其述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冯涛;替代型改革战略与中国金融深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张海兵,卢家宝;战后日本金融监管制度变迁[J];华南金融研究;2002年06期

7 赵楠;;金融资本国际化绩效与条件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李剑;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性和道德风险──东亚金融危机的信息经济学分析[J];经济科学;1999年02期

9 杨胜刚,谢亦农;金融发展理论的新进展:金融约束论述评[J];经济科学;1999年02期

10 阮震;斯蒂格利茨的经济转型理论述评[J];经济评论;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罗松山;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邵长毅;经济转型期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何风隽;中国转型经济中的金融资源配置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冯斌星;中国金融中介机构发展中的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郭景平;亚洲金融危机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张勇;商业银行声誉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徐加胜;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浩;中国金融体制转型中的利率市场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董民;论信息不对称与我国证券市场监框架的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刘毅;中国金融深化中的政府作用与政策选择[D];天津财经学院;2002年

4 邓亮;我国转轨期利率市场化与银行脆弱性问题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06年

5 朱淑芳;亚洲金融市场信息弱化及其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郭永智;中国金融脆弱性与利率市场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熙保,胡汉昌;后发优势新论——兼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林毅夫,蔡f ,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咸月;何光辉;;国有银行民营化、效率与金融稳定[J];改革;2005年10期

2 汤凌霄;;大国特征、金融稳定与汇率制度改革[J];经济学动态;2011年03期

3 何德旭;娄峰;;中国金融稳定指数的构建及测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马永坤;杨继瑞;;资产价格波动与中国金融稳定发展[J];学术月刊;2011年03期

5 刘万琪;;浅谈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J];企业导报;2011年09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 Robert J. Shiller 编译 严珂;谁应该保证金融稳定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记者 吴黎华 张媛 李唐宁;躲不过全面衰退成普遍观点[N];经济参考报;2011年

3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埃里克·贝里勒夫 (马俊 编译);拯救东欧,时不我待[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行长 刘仁伍;人民银行适应新形势的任务和策略[N];金融时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杨舒;汇率之争:平添不确定色彩[N];国际商报;2010年

6 作者 弗里德里克·蒂森豪森·凯夫(Friederike Tiesenhausen Cave);IMF提醒警惕全球金融风险[N];国际金融报;2005年

7 殷小茵;美元走强未改长期跌势[N];国际商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听雨;欧洲银行“体检”易 “强身”难[N];中国证券报;2010年

9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和国际关系学教授 哈罗德·詹姆斯 翻译 邹痴成;债务与民主[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李叶;美股中级别调整开始[N];华夏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惠康;中国金融稳定性的监管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操巍;金融危机背景下股票市场分割与一体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袁芳英;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宏观压力测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4 张庆君;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稳定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王聪;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丹丹;我国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稳定性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瞿艳;资本流动与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稳定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陈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金融稳定性及其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房荣荣;发展亚洲债券市场的计量分析[D];外交学院;2008年

5 向涛;信用衍生品市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程仲坤;银行业开放与我国金融安全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唐鑫;金融效率与双缺口悖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张允竞;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D];天津科技大学;2010年

9 沈洪美;金融人力资本存量对金融危机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苏立维;中国金融安全的风险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60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60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f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