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负面冲击与中国宏观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发布时间:2018-01-01 03:09

  本文关键词:负面冲击与中国宏观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出处:《经济管理》2012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宏观金融稳定 资金流量表 金融网络 负面冲击 互联暴露


【摘要】:基于资金流量表中我国各宏观部门间的金融交易数据,本文首先采用最大熵方法,估计了宏观金融系统中基于会计的互联暴露矩阵,继而通过构造相应的金融网络,研究了负面冲击在金融网络中的传导机制以及对宏观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资产价值损失的负面冲击主要通过部门间直接的资金互联暴露方式降低金融系统中各部门资产价值;金融机构部门的负面冲击对宏观金融系统稳定性的绝对影响程度最大;住户部门冲击对宏观金融系统稳定性的相对影响程度最大;国外金融危机和地方政府债务的不确定性很难通过流量资金渠道对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影响。
[Abstract]:Based on the financial transaction data of various macro departments in China, this paper first estimates the interlinked exposure matrix based on accounting in the macro financial system by using the maximum entropy method. Then, by constructing the corresponding financial network,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negative shocks in the financial network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macro financial system. The negative impact of asset value loss mainly reduces the value of assets in various sectors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by means of direct inter-departmental capital interconnection exposur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macro-financial system. The impact of household sector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macro financial system is the largest; It is difficult for foreign financial crisis and uncertainty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to influence the stability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through the flow of fund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收入分布动态演化的理论模型与数量测度:基于经济周期的视角”(20110491204)
【分类号】:F832;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宏观金融系统是由各宏观经济部门金融交易所构成的整体,其稳定运行不仅有利于金融业的发展,而且还能支持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随着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宏观金融系统运行一直较平稳,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保障。同时,我国宏观金融系统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默生USP落户招商银行[J];制造业自动化;2005年07期

2 张宣三;论建设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和形成全国性的金融网络[J];上海金融;1985年02期

3 尚荣;长江金融网络第十届年会在嘉兴召开[J];上海金融;1995年11期

4 何成玉;从内蒙古实际出发加快金融网络建设[J];中国金融电脑;1996年08期

5 黄新;徐小娟;;ATM技术在金融网络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0期

6 顾冠群,,罗军舟,王仕春,唐清;基于金融网络的EDI应用系统实现模型[J];中国金融电脑;1995年02期

7 庄新田,黄小原,聂红梅;金融网络的模型和优化[J];中国管理科学;2003年02期

8 ;层层设防 滴水不漏——思科一体化安全解决方案为金融网络保驾护航[J];中国金融电脑;2004年01期

9 胡秋阳;;投入产出式资金流量表和资金关联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10 吴兰君;;试谈按经济区域改革我国金融网络[J];金融研究;198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秋阳;;投入产出式资金流量表和资金关联模型[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吴敏;张强;;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研究——来自2006-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的证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江浩;;论邮政金融网络未来发展趋势和对策[A];四川省通信学会199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吕开颜;刘丁己;;澳门青少年对博彩业冲击的认知调查[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5 胡云超;;当代失业理论发展:主题变化、阶段进展与最新研究方向[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6 黄媛虹;沈可挺;;基于CGE模型的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影响评估[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徐国宝;;浅谈市场经济下的中学德育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何月;;浅论电子金融领域黑客犯罪的方式、特点及安全防范[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二卷)[C];2007年

9 陈晋文;万伟伟;;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三观”建构的影响分析与对策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刘忠华;;北斗/GPS双模授时模块研制与应用[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留美金融学博士 CFA 田大伟;从资金流量表看美国经济发展趋势[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绍瑜;金融网络需要整合[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3 王济洲;金融网络应唱好大戏[N];人民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丁玉萍;金融网络欺诈大调查[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5 北京邮电大学 刑涛;北电NGN:金融网络人性化[N];通信产业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胡英;护住金融网络的要害[N];计算机世界;2002年

7 张彤;金融网络的“软”实力[N];网络世界;2009年

8 ;民生证券:短期负面冲击不改四季度修复行情[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李战吉 彭波;黑客为何能轻易闯入金融网络[N];人民日报;2003年

10 记者 刘诗平邋岳瑞芳;我国邮政储蓄网点逾三万六千个[N];经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璇;金融网络中资金流动模式识别与智能化异常监测[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杨冬梅;金融网络中洗钱行为分析、识别与监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孙静娟;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史金凤;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判别与度量[D];山西大学;2012年

5 周南南;中国国民收入核算矩阵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6 雷光龙;金融市场利率—流通量微分方程模型的建立与定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7 王玉刚;美国次贷危机的资产负债表放大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郭广良;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周海平;复杂网络的演化模型及传播动力学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10 贵向泉;海量信息的极大点查询算法优化及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香亭;中国资金流量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0年

2 吕红丹;产品负面冲击对产品品牌绩效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卢冠锋;什么在阻碍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宇文磊;语类视角下汉英金融网络时评的对比评价分析[D];鲁东大学;2012年

5 王鑫;金融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6 郭艳丽;金融网络中异常资金流的集群识别[D];太原科技大学;2007年

7 朱永彬;基于Agent的金融网络中资金流动仿真系统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8年

8 鞠安深;美联储在次贷危机形成过程中的责任分析[D];外交学院;2009年

9 韩_";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韶坤;金融网络中基于Agent的企业经济行为资金流动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62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62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d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