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中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选择——基于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2 01:04

  本文关键词:中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选择——基于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分析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凯恩斯主义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最优货币政策规则


【摘要】:产出和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程度和时滞取决于货币政策规则,在非紧刹车或急扭转情况下,利率规则比货币供应量规则更为有效;在技术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下,利率规则能使实体经济平滑地趋于稳态水平,而货币供应量规则需经历多轮周期性调整后才能趋于稳态水平;同时,运用利率规则的社会福利损失显著低于运用货币供应量规则的社会福利损失。因此利率规则显著优于货币供应量规则。
[Abstract]:The response degree and time lag of output and inflation to monetary policy shock depend on the monetary policy rules. Interest rate rules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money supply rules when the brakes are not tight or the torsion is sharp. Under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and government expenditure, interest rate rules can make the real economy smooth to the steady level, but the money supply rule needs to go through many rounds of cyclical adjustment before it can reach the steady level. At the same time, the loss of social welfare with interest rate rule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with money supply rule, so the interest rate rule is better than the money supply rule.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07313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24;F82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中央银行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货币政策被赋予了更多的目标,,为实现货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2 黄赜琳;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一个基于三部门RBC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3 李浩;胡永刚;马知遥;;国际贸易与中国的实际经济周期——基于封闭与开放经济的RBC模型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4 宋玉华;李泽祥;;麦克勒姆规则有效性在中国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7年05期

5 梁斌;李庆云;;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分析——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J];经济科学;2011年03期

6 吕朝凤;黄梅波;;习惯形成、借贷约束与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基于RBC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7 秦宛顺,靳云汇,卜永祥;从货币政策规则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胡宝娣;汪磊;;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我国居民消费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3 袁靖;;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适度性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余元全;;资产价格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兼论当前高物价的根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朱睿博;;从货币供应量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窦登奎;李晓欣;;金融危机下基于心理预期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J];财经界;2010年05期

7 李树培;白战伟;;改革开放三十年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动态演变——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考察[J];财经科学;2009年09期

8 刘瑞明;;中国经济的体制困境与波动形成:一个理论框架及其检验[J];财经科学;2009年12期

9 李树培;白战伟;;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的效率与效力比较——基于SVAR模型的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5期

10 赵进文,高辉;中国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模型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郭其友;陈婧;;土地供给与经济周期: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诠证[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蕾;孙楚仁;;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君斌;李阳;;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王燕武;;财政政策、有效供给能力与经济波动——基于RBC模型的实证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王燕武;;不同筹资方式下的政府支出冲击对居民消费的效应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刘瑞明;白永秀;;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政治经济学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杨光;;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解释中国经济波动[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熊;货币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计量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3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明;中国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勤;基于消费者保护的金融监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毛剑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强弱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1999年的计量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9 周素芳;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宋剑斌;资产价格泡沫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选龙;中国股市泡沫度的计量方法与治理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2 蔡祥锋;我国经济波动的危机冲击及政策选择[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一;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宇欣;A股平均市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易延成;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陈焕焕;开放经济下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适用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7 梁志兵;基于RBC的中国经济波动和总资产回报率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郭文辉;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9 鲁娟;货币供应机制与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徐平;金融加速效应的不对称现象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来福;郭峰;;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11期

2 陈学彬,杨凌,方松;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研究——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刘鹤,易纲,宋国青,郑京平,樊纲,严瑞珍,王小鲁,贺力平,张平;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J];管理世界;1999年01期

4 龙志和,王晓辉,孙艳;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习惯形成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2年06期

5 黄安仲;毛中根;;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不能成为否定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J];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6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7 史永东;陈日清;;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房地产价格决定:随机模型和经验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9年01期

8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9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10 刘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及在我国的应用[J];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高;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经济波动数量分析[D];北京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茂;宋金奇;;基于VAR模型的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兼论汇率价格传递效应[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1期

2 牛筱颖;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之间关系的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5年22期

3 李志坤;;双重通胀下的加息时机选择[J];证券导刊;2007年25期

4 钱彦敏;;我国经济运行中合理货币供应量预测新论[J];预测;1989年04期

5 祝孔海;;我国经济增长的货币供给效应分析[J];求索;2005年12期

6 王玉;;论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12期

7 张晓锋;;关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计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5期

8 刘永;吴先满;;防范CPI上涨风险的研究——基于货币供应量角度的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刘妍燕;王力宾;;云南省通货膨胀的因子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杨柳;李力;;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数量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敏;严广乐;;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系统动力学探讨[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李先波;黄国石;;理性预期对政府决策的影响[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高荣兴;;通货膨胀条件下的随机消费与投资最优控制[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0年

4 叶阿忠;;我国通货膨胀的核估计和k-近邻估计[A];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饶晓;;考虑通货膨胀与资金时间价值贴现影响的动态批量问题[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6 俞静;王作春;甘仞初;;存货投资、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波动[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桢;罗兵;;一种价格折扣和延期支付条件下最优支付时间确定[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韩平;李斌;崔永;;我国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9 赵伟;;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述评[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智勇 翟旭 郑腾;黄金价格影响因素与中期定价模型[N];期货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2 徐高;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经济波动数量分析[D];北京大学;2008年

3 常玉春;货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6年

4 李松华;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胡爱华;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我国财政政策效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7 王鹏;以利率为主的多目标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8 解梁秋;我国地下经济规模估计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海燕;我国宏观经济变量周期性波动的动态模型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郭万山;通货膨胀钉住制度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研究[D];辽宁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桑博;我国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方;我国汇率和货币供应量变动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黄小雄;关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反常规关系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张霓;我国货币供应量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1993—2004[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5 刘兆龙;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常浩;通货膨胀对复杂库存系统的优化调度及其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谢红芹;我国国际储备规模需求的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高领军;外汇储备和M2相互关系各国比较分析及对我国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罗捷;声誉模型框架下的指数工资与通货膨胀[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李萍;我国货币供应量与资产价格变动的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66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66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6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