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反洗钱新标准及我国反洗钱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国际反洗钱新标准及我国反洗钱策略研究 出处:《理论学刊》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12年2月,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发布了新的《打击洗钱和恐怖、扩散融资国际标准》(简称《新标准》)。《新标准》推行风险为本的反洗钱方法,将反洗钱覆盖到扩散融资领域,要求增加信息透明度,强调反洗钱国家战略和国际协作。《新标准》的颁布对我国反洗钱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作为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正式成员,通过完善国家反洗钱工作机制、反洗钱监管模式和工作方法的转变等手段,积极落实《新标准》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提升我国反洗钱工作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Abstract]:In February 2012, the 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FATF) issued the new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Combating money laundering and Terrorism, Proliferation financing (abbreviated as "New Standards"). The extension of anti-money-laundering to proliferation financing requires greater transparency of information.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against money laundering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ew Standards is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 for China's anti-money laundering work. China is a full member of the 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FATF). By perfecting the national anti-money laundering work mechanism, changing the supervision mode and working methods of anti-money laundering, we shoul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Standard",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level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anti-money laundering work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数据挖掘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研究”(项目编号:70771087)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我国商业银行反洗钱机制及其有效性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2YJA79018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2.2
【正文快照】: 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inancial Action TaskForce on Money Laundering,简称FATF)是国际反洗钱①的政府间组织,其发布的反洗钱国际标准体现了反洗钱的先进理念和最佳实践经验,是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标准,也是对其成员国反洗钱评估的依据,对各国反洗钱立法以及国际反洗钱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师永彦;;对我国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增长过快的分析[J];中国金融;2007年1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唐旭;师永彦;曹作义;;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anti-money laundering polici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1期
2 冯怡;;我国商业银行可疑交易报告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北金融;2010年10期
3 黄守成;;我国金融机构可疑交易监测的有效性分析[J];海南金融;2011年03期
4 金大卫;;我国反洗钱监控机制的完善及创新[J];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5 曹争鸣;;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有效吗?——实证调查及政策建议[J];金融会计;2011年04期
6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反洗钱处课题组;张瑞怀;;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7 许朝霞;;信息不对称下的反洗钱工作探讨[J];金融纵横;2008年07期
8 汤俊;;基于风险判别原则的企业级反洗钱信息系统设计[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甘力;我国反洗钱监管有效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杰;我国商业银行反洗钱激励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杨彦君;加工贸易可疑洗钱行为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焦颖;全社会反洗钱体系的沟通协调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韦子文;我国边境地区反洗钱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肃 ,康晶;我国金融业反洗钱对策[J];企业研究;2003年21期
2 秦鸿文;银行反洗钱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金融;2003年08期
3 肖承发;浅谈商业银行如何开展反洗钱工作[J];济南金融;2004年03期
4 邱翔宇;金融机构反洗钱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J];经济前沿;2004年Z1期
5 任素珍;金融机构反洗钱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甘肃金融;2004年12期
6 周友梅;反洗钱的审计使命及其战略[J];中国审计;2005年08期
7 金磊;商业银行反洗钱之法律思考[J];现代金融;2005年04期
8 朱之伟;反洗钱决策支持系统可行性分析[J];中国金融电脑;2005年03期
9 鲁见微,李兴轶;当前我国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金融;2005年09期
10 李连稳;刘振江;;“四抓四建”促进商业银行开展反洗钱工作[J];黑龙江金融;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宇;;对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钱华;;开放经济条件下反洗钱的博弈分析[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3 彭建刚;李骞;;浅论我省如何防范和打击“洗钱”行为[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4 何萍;周卫平;;以FATF标准看我国反洗钱、反恐融资措施[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5 李国玲;潘华;;从慕尼黑奥运会看北京奥运会的“反恐怖”安保建设[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金泽刚;;腐败、洗钱与反洗钱的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金泽刚;;腐败、洗钱与反洗钱的对策[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8 黄伟;;跨国反洗钱没收措施的证明责任倒置问题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9 何子健;王跃;;落实反洗钱法规 规避邮政金融风险——预防犯罪分子利用邮政金融洗钱之初探[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10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袁海松;;论现金管理融入反洗钱机制的必要性[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三期[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N];人民公安报;2011年
2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年
3 万敏;央行整肃第三方支付第一步:明确反洗钱任务[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郭凤琳;今年反洗钱扩至证券保险业[N];中国证券报;2006年
5 记者 徐思佳 实习生 代秀华;多层次反洗钱法律体系初步建立[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6 徐志坚;韩国通过反恐怖法草案[N];法制日报;2001年
7 钱建忠;江苏将建反恐怖警队[N];人民公安报;2002年
8 记者 焦明忠邋卢军;哈尔滨举行反恐怖综合演练[N];黑龙江日报;2008年
9 记者 张飞;进一步明确反恐工作职责和任务[N];人民公安报;2010年
10 记者 邹伟 袁满;“天山—2号(2011)”:展示中国反恐力量[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宝明;反洗钱若干问题的经济理论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2 林安民;我国反洗钱立法演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熊海帆;中国保险业反洗钱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汪素南;智能技术在金融市场溢出效应和反洗钱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陈云开;基于粗糙集和聚类的数据挖掘算法及其在反洗钱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汤俊;基于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的离群模式挖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王明高;中国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模型与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刘飞;洗钱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曾文波;洗钱罪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郭强华;廉政审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红玉;反“洗钱”与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2 李科;“反洗钱”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耿媛媛;我国银行业反洗钱[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常树民;金融业反洗钱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5 罗海;我国商业银行反洗钱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李峰;新形势下我国反洗钱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崇昌海;中外金融机构反洗钱法律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冯雅丽;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錾;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行为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王宏伟;离岸金融与反洗钱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91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9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