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薪酬、投资者偏好与公司风险承担
本文关键词:剩余薪酬、投资者偏好与公司风险承担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管薪酬激励并不一定是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工具,可能会导致经理人严重的短视行为。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对高管薪酬实施管制,以期将高管薪酬与公司长期绩效进行捆绑,但是影响高管薪酬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压力进而产生的高管短视行为并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这为本文提供了研究动机,即选取中国上市公司样本从薪酬的角度探讨以剩余薪酬衡量的高管短视与公司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剩余薪酬能够显著增加公司风险承担行为,并且基于政府的保护,国有企业风险承担行为变动程度显著大于民营企业。
[Abstract]:Executive compensation incentive is not necessarily effective tools to solve the agency problem, may lead to serious short-sighted behavior of managers.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governments impose controls 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in order to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executive pay and bundling, but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executive compensation of executives is short-sighted and thus market pressure has not caused enough attention of domestic scholars. This provides the motivation for this research, namely the selection of Chinese samples of listed companies to explore the remaining salary executives and corporate risk-taking short-sighted between re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ay.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residual compens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mpany risk-taking behavior, and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government, state-owned enterprise risk taking behavior chang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rivate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池州学院经贸系;
【分类号】:F272.92;F832.51;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市场短视论”认为,公司的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相比,股东承担的风险最大。然而,在代理问题下,管理层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追求个人私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为维持良好的委托——代理关系,就要解决利益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经理人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信元;陈冬华;万华林;梁上坤;;地区差异、薪酬管制与高管腐败[J];管理世界;2009年11期
2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3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敏;对国有企业建立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思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朱蕾;;农产品企业股权激励市场反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3 岳香;洪敏;;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曹凤岐;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研究——十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李成;秦旭;;股权结构对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02期
6 郭占俊;杨冬;;信息技术企业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24期
7 姜俊俊;;浅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J];北方经济;2009年24期
8 曹慧;徐枞巍;王晓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经理激励机制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孟祥林;沈长月;;分层滚动绩效考核:博弈机制、实施效果与对策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邓菊秋;论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栋;董事会职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韩海文;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章丽厚;中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赵大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袁茂;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杜玉鹏;管理层权力对国有企业并购及其财务效应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汤志强;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相关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刘淑莲;企业融资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9 冯巧根;竞争财务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10 杜兴强;契约·会计信息产权·博弈[D];厦门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雎国余,蓝一;企业目标与国有企业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陈冬华;地方政府、公司治理与补贴收入——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3年09期
3 张仁德,韩晶;国有经济腐败的委托代理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2期
4 彭贤则,崔彬;对职务腐败与企业机制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5 周业安,赵晓男;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研究——构建地方政府间良性竞争秩序的理论和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12期
6 陈宏平;市场结构与政府管制的对称与动态均衡——关于中国电信业管制改革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02年03期
7 黄群慧,张艳丽;国有企业代理阶层的“激励空缺”问题初探[J];经济研究;1995年08期
8 陈信元 ,叶鹏飞 ,陈冬华;机会主义资产重组与刚性管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9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10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晓艳;我国电力产业管制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晓平;江立华;;阶层分化下的失地农民风险研究[J];中州学刊;2011年05期
2 位华;韩璐;;隐性保险下的特许权价值自律效应[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3 蒋海;王丽琴;;金融危机对资本充足率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激励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的实证比较[J];产经评论;2011年04期
4 栾天虹;吴灵玲;;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风险承担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15期
5 彭耿;曹兴;冷志明;;相对业绩差距评估对基金经理风险承担的激励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6 陈礼丹;王元平;;从博弈论视角看果园承包的短视行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6期
7 吉安尼·德·尼可罗;吉凡尼·德尔·阿里西亚;吕克·莱文;梵比安·瓦伦西亚;胡妍斌;王辰;;货币环境、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风险承担[J];新金融;2011年07期
8 郭军;;科龙:中国年里的中国龙[J];新经济;2002年02期
9 曹廷求;张光利;;市场约束、政府干预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J];金融论坛;2011年02期
10 贺书婕;;私人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战篪;李素银;;管理者自利与短视行为研究——基于上市公司证券投资的角度[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方胜中;;记者克服短视行为的奥秘在哪里?——新闻报道与潜科学意识[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唐清泉;;变动报酬与固定报酬对经理行为的影响[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刘慧茜;丁川;刘春艳;;渠道商促销分担比例与风险承担关系的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建君;梅晓芳;石立江;;信任、风险承担与企业创新绩效[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黄新林;陈宝峰;林丽群;;房地产项目融资风险管理[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安建忠;尹磊;;机动车物权变动及风险承担探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李宜静;;战略导向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创新的中介作用[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李凌;王翔;;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10 梁燕;;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帆;克服短视行为 倡行科学决策[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2 本报记者 刘修兵;“短视行为将影响今后的申遗”[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文雯;消除短视行为仍需长期努力[N];中国环境报;2011年
4 盖东海;短视行为将丧失未来巨大商机[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5 郭献军;产品开发中的风险承担[N];中国商报;2004年
6 ;摒弃短视行为 构建精致企业[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7 北京大学教授 曹凤岐;关注信托产品的风险承担[N];中国证券报;2004年
8 记者 袁磊;“贷款忧郁症”困扰深圳“月光族”[N];深圳商报;2006年
9 贺政林;品牌短视行为令人扼腕[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易永卿;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短视行为[N];协商新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耿;证券投资基金经理激励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盛积良;委托组合投资管理之PBF合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预;创业导向对新企业资源获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磊;基于风险调整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贾宝强;公司创业视角下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怡然;高校创新团队信任构建及其影响绩效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车卡佳;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桑琳;基于消费者心理分析的在线购买者品牌忠诚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孙翠玉;“嵌入”过程的实践视角分析[D];上海大学;2009年
10 马可一;民营企业高管团队信任模式演变与绩效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亮;CISG中的卖方违约与风险承担[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李远明;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李今龙;票据伪造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巩利萍;票据伪造及法律后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翁英超;国际大额电子资金划拨风险责任的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张娟;资本充足率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苏娓;福费廷业务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8 杨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9 刘珊杉;论票据伪造风险责任[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樊泽雷;银行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95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9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