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银行利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中美两国数据的对比

发布时间:2018-01-08 08:38

  本文关键词:银行利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中美两国数据的对比 出处:《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银行利润 经济发展 VECM


【摘要】: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银行拥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但银行在信贷市场中所处的垄断地位却没有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而相应改变。运用VECM模型对中国12家上市银行及同时期美国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的银行利润增长显著促进了经济发展。相比之下,中国银行利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并不显著,而四大国有银行利润增长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阻碍作用,非国有银行利润增长则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四大国有银行在信贷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导致其对经济发展产生阻碍,这意味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资本市场改革仍不彻底。因此,应鼓励非国有股份制银行发展,并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及资本市场改革。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reform, banks have more autonomy in operation. However, the monopoly position of banks in the credit market has not changed with the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pplying VECM model to 12 listed banks in China and the profit growth of American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same period to the economy.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of bank profit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ontrast, the long-term impact of Chinese bank profit growth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not significant. The profit growth of the four state-owned bank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rowth of profits of non-state-owned banks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monopoly position of the four state-owned banks in the credit market leads to their hindranc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means that China's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reform and capital market reform are still not complete. Therefore, we should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non-state-owned joint-stock banks, and further deepen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reform and capital market reform.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主要目标和政策选择研究”(项目号:11&ZD007)
【分类号】:F832.2;F124;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欧债危机,导致全球性金融市场波动、股市低迷。日本七成上市地方银行净利润下滑,美国银行业盈利能力逐渐复苏但仍然乏力。危机使全球金融遭到沉重打击,也使实体经济遭到重创。2011年里,中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大量倒闭。然而,与此同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明洪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发展问题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李怀;韩瑞;;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跨国数据协整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09年02期

3 马正兵,伍海华;论资本的部门分配与金融发展[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2年02期

4 韩海波;黄宪慧;;资本市场发展、区域差异与经济增长——以股票市场为例[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02期

5 谢利人;;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求索;2006年08期

6 陆大荣,张强,何宜军;关于银联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思考[J];企业经济;2002年06期

7 陶黄勇;;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广西为例[J];企业导报;2011年03期

8 朱琳;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05年08期

9 孙涌;贵州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南金融;2003年05期

10 潘海英;;论我国金融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J];生产力研究;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罗丹程;周娟;;金融深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2 温涛;王煜宇;;农业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嗣明;;福建省金融增长及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课题组;戴季宁;陈海波;;关于安徽省信贷集中度的调研报告[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5 唐品;魏守华;姜宁;;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金融依赖及省际比较(讨论稿)[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郑小婧;姜宁;魏守华;;转型金融体制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的考察——以长三角地区为背景[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忠民;刘静;;区域金融产业化水平测度研究及实证分析[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何枫;何平成;;我国金融市场对FDI与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检验[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兴凯;金融服务业FDI对发展中东道国经济影响机制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勤;基于消费者保护的金融监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李隽;金融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张强;金融与GDP增长[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言林;金融发展中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融资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谢利人;新农村建设中县域保险发展支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张天祀;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监管体系完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张敖;金融负外部性的约束:危机视角[D];辽宁大学;2011年

10 赵静敏;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机理与传导途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生乐;中国商业银行金融成熟度的测定与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孟宇;辽宁省资本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何平;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丁丽雪;域外金融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孙江霞;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肖方国;青岛市金融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胡晓晔;河南金融产业成长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晓东;中小企业的融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齐方正;金融数据元表述标准化基础上中国股市程序化交易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振全,蒋瑛琨,陈守东;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8期

2 张莉莉;谢康;;利率政策中调整存贷利差的效应分析——以中国为例[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群;孔静;;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30期

2 刘伟;蔡志洲;;经济发展与幸福指数[J];金融博览;2006年01期

3 林琳;;金融中介发展、利率市场化与县域资本配置效率[J];上海金融;2011年07期

4 程必定;;打造我省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J];江淮;2004年02期

5 马伟馨;;浅析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J];价值工程;2010年01期

6 陈柳钦;;包容性增长:中国经济从量变向质变切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杜丽群;;中国金融政策绩效的短期分析与预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陈永平;;人力资本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9年08期

9 孙云霞;刘银仓;;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2期

10 王凯;;我国银行业集中度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军;;健康、贫穷与经济发展[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2 张望月;;基于马克思《资本论》视角的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宋宇;;发展模式转换的理论支持与基本因素分析[A];“改革30年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莫文;彭运石;;主观幸福感和经济增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曹林峰;刘黄金;;苏北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圣兵;;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机制构建[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9 李小君;;未来教育在人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刘博;曹明明;;基于西安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现状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 汲凤翔;如何理解当前我国投资增长趋势[N];经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玲;“江西现象”是如何出现的[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3 记者 刘娜 实习生 张莹 采访整理;解放思想 破解难题[N];湖北日报;2008年

4 童海华;莫让关键期变为反复期[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记者 王玉萍;今年突出抓好通胀预期管理[N];福州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朝晖;福建“千方百计”抓增长[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印久青;非洲将成为新的亚洲?[N];中国信息报;2010年

8 晓旦;从数据看“隐忧”[N];中国证券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甘勃;能源战略高层论坛: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N];大众科技报;2010年

10 记者 吴鹏举邋刘贵枝;经济增长节节攀升[N];闽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2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郭柯;经济增长中的“比较优势陷阱”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车维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6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8 李海鹏;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范子英;央地关系与区域经济格局:财政转移支付的视角[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良成;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8年

3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yN俊;北京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以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5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赵婕;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赵家龙;中部地区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96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96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8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