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债权终止的可违约债券定价
本文关键词:基于债权终止的可违约债券定价 出处:《中国管理科学》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可违约债券定价 流动性风险 债权终止 风险相关
【摘要】:已有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风险及其与违约风险的相关性是影响可违约债券收益率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建立一种计算简便且同时包含流动性风险以及风险相关尤其是尾部相关性的定价模型。本文将流动性风险与违约风险都描述为债权终止事件驱动型的风险,从而可以利用与违约时间类似的出售时间来刻画流动性风险过程。基于债权终止事件的发生时间,本文拓展了简约模型以考虑流动性风险及风险相关性。与以往的研究相比,基于债权终止时间的模型具备诸多优势:模型简便适合大规模计算、允许时变流动性风险、包含尾部相关等较为丰富的风险相关性结构。数值算例表明,本文的模型能更好地刻画流动性风险溢价以及风险的尾部相关性对债券收益率曲线上下尾端的影响。
[Abstract]: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liquidity risk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default risk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yield of defaultable bonds. However, the current research can not establish a pricing model which is simple and easy to calculate and includes liquidity risk and risk correlation, especially the tail correlation. In this paper, liquidity risk and default risk are described as termination of claims. Part driven risk. Therefore, we can use the time of sale similar to the time of default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liquidity risk. This paper extends the simplified model to consider liquidity risk and risk correlation. Compar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the model based on debt termination time has many advantages: the model is simple and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calculation. Allow time-varying liquidity risk, including tail correlation and other more abundant risk correlation structure. Numerical examples show. The model in this paper can better describe the influence of liquidity risk premium and the tail correlation of risk on the end of bond yield curve.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70831004z)
【分类号】:F830.9;F224
【正文快照】: 1引言现有的公司债券定价理论以信用风险模型为主,致力于建立更加合理地描述违约概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如结构模型[1-2]和简约模型[3-5]。然而,大量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差的债券收益率较高,除信用风险以外流动性溢价仍然是解释债券收益率的重要因素[6-8]。早期关注债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闵晓平;严武;桂荷发;王磊;;公司债券流动性溢价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9年06期
2 詹原瑞;韩铁;马珊珊;;基于copula函数族的信用违约互换组合定价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01期
3 童中文;何建敏;;基于Copula风险中性校准的违约相关性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05期
4 李建平;丰吉闯;宋浩;蔡晨;;风险相关性下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集成度量[J];中国管理科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新哲;;基于Copula理论的金融资产传染效应研究[J];财经论丛;2012年03期
2 江红莉;何建敏;庄亚明;;基于GARCH-EVT-Copula的社保基金投资组合风险测度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3 江红莉;何建敏;;基于pair-copula的社保基金投资组合风险测度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李平;曲博;黄光东;;基于Fréchet Copula的欧式脆弱期权定价[J];管理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5 刘晓星;邱桂华;;基于Copula-EVT模型的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调整的VaR和ES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年01期
6 沈力;田华;鲁昌荣;;基于Copula的企业整体风险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0年22期
7 吴恒煜;陈鹏;严武;吕江林;;基于藤Copula的多资产交换期权模拟定价[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0期
8 江红莉;何建敏;;基于Pair-Copula的社保基金投资组合风险测度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08期
9 徐晟;李源;;金融机构一体化集成风险管理技术与系统[J];统计与决策;2012年03期
10 童中文;何建敏;;基于Copula风险中性校准的违约相关性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秦毅;李建平;吴登生;;集成电路IP核项目风险扩散模型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童中文;;基于资本优化的商业银行整合风险测度与决策指标体系——一个概念性分析框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琼芳;基于Copula理论的金融时间序列相依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何海鹰;基于Copula理论的信用风险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赵丽琴;基于Copula函数的金融风险度量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韩铁;信用违约互换组合定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黄荣兵;风险值VaR框架下SPAN风险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北阳;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胡心瀚;Copula方法在投资组合以及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周青;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管理与度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王小丁;基于违约相依的信用风险度量与传染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柴尚蕾;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相关性及套期保值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蓉;信用风险与公司治理相关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楠楠;基于Copula方法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及晶晶;关于欧洲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与股票市场领先滞后关系的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4 谢迟鸣;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铮;基于Copula函数CreditMetrics模型改进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严贞慧;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方利丹;基于风险相关性的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联合计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沙永强;违约过程为马氏链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黄康;我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度量及其敏感性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戴勤勤;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信用集中风险管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琼,陈金贤;基于跳-扩散过程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模型[J];系统工程;2003年05期
2 刘春航;陈璐;;银行集团的风险并表:风险计量及评估方法[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2期
3 朱世武;;基于Copula的VsR度量与事后检验[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06期
4 杨文瀚,王燕;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年08期
5 王琼,陈金贤;信用违约互换的避险机理及价值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郭军,张道宏,王琼,陈金贤;非对称信息下信用违约互换风险交易的博弈分析[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张金清;李徐;;资产组合的集成风险度量及其应用——基于最优拟合Copula函数的VaR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年06期
8 詹原瑞;韩铁;马珊珊;;基于copula函数族的信用违约互换组合定价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01期
9 镇磊;尹留志;方兆本;;多项式Copula方法对市场相关结构的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03期
10 童中文;何建敏;;基于Copula风险中性校准的违约相关性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娟;周宏;陈梦伟;;流动性风险的探讨与实证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刘芳;张海雷;;流动性风险与股票收益率[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陈睿;;股票流动性溢价文献综述[J];时代金融;2006年12期
4 黄峰;杨朝军;;流动性风险与股票定价:来自我国股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5 郑锴;;度量股票流动性风险的一种新方法——基于Kyle四维理论的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J];当代经济;2008年07期
6 姚亚伟;杨朝军;黄峰;;引入流动性一定降低期末财富效用吗?——基于理论视角的探讨[J];管理学报;2009年11期
7 张海雷;林俊国;;股票市场流动性研究综述[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年09期
8 邓娟;周宏;;流动性风险的度量[J];运筹与管理;2010年06期
9 林辉;张涤新;杨浩;丁一;;流动性调整的最优交易策略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陆静;李东进;;基于流动性风险的证券定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中文;何建敏;;基于期权定价方法的流动性风险模糊测度[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吴卫星;周清;耿浩然;;流动性、资产定价与股东地位选择[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付景牛;;浅析房地产金融风险[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章立;吕宏生;何建敏;胡小平;;非瓦尔拉斯市场下的动态风险价值[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熊方军;;基于AHP的房地产开发商贷款风险评估[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孟繁军;高丽君;司马则茜;李建平;;考虑保险缓释条件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田达;;相关分析表明:“十五”时期惠州市中长期贷款与房地产开发投资显著相关[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8 朱训;梁雪春;;基于区间数的商业银行信贷违约概率测算研究[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课题组;李扬;;关于中国房地产金融体系的构想[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10 刘红兵;;规避金融衍生交易风险的方法——模糊错误逻辑的增加转化词[A];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宪明;房地产信托风险如何[N];温州日报;2005年
2 长城伟业期货研究所 张彬;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组合的风险管理[N];期货日报;2009年
3 记者 谭建伟邋通讯员 曾伟军;关注地产泡沫防范房贷风险[N];深圳特区报;2007年
4 基金买卖网 焦媛媛;买房VS投基 如何赚钱更轻松[N];证券时报;2006年
5 舒时;香港股市楼市两重天[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佘传奇邋汤益民;基于Bp网络的股指期货风险预警体系研究[N];期货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唐玮;5月信贷意外回升:房贷增加与中小银行冲量[N];华夏时报;2009年
8 王涛;警惕地方以保障房之名过度举债[N];经济参考报;2011年
9 ;房利美破美国纪录:三季巨亏290亿美元[N];东方早报;2008年
10 中央财经大学 莫 莉 王丽萍 刘艳华;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需防范几大风险[N];大众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灵芝;中国证券市场流动性风险的量化与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储小俊;证券市场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胡方;基于公司治理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及定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余立凡;股票市场流动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袁芳英;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宏观压力测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6 姚亚伟;流动性与股票组合投资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罗登跃;流动性与资产定价: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韩冬;中国证券市场流动性风险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黄峰;中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及其溢价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陈志斌;对冲基金流动性风险的计量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占兵;基于VaR的企业流动性风险评价的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2 刘博阳;VaR在度量市场流动性风险中的分析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陈静;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度量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4 史筱彤;美元流动性的溢出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朱琳;基于VaR的中国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评估与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郑玉仙;VaR基本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马贵军;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时变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于云生;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马家驹;基于Black-Litterman模型下的带流动性风险测度约束的资产配置模型[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李云光;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05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05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