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研究 出处:《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中心城市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法 评估研究
【摘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金融与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在特定发展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产生对更专业化金融服务的需求,反之,金融功能的深化又可以有力地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恰好处于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有鉴于此,近年来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沈阳在内的近30个城市先后提出了建立金融中心的构想,但这些中心城市以及相应经济区的发展水平却有着较大的差别。基于此,本文构建了我国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主要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评估排名,最终确定了我国金融中心城市的等级划分,并针对不同等级的特点及优势劣势对我国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Abstract]:The cour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hows that there is a mutual promotion and mutual restriction between finance and econom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will inevitably produce a demand for more specialized financial services, and vice versa. The deepening of financial function can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real economy.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s just in this particular historical stage. In view of this,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Beijing, Shanghai, Tianjin, Chengdu. Nearly 30 cities including Shenyang hav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financial center, but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these central cities and corresponding economic zones is quite different.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financial center cities in China, and us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ajor cities, and finally determin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financial center citie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grade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center cities.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11&ZD017) 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基金资助项目(HX11-049)
【分类号】:F832;F224
【正文快照】: 现代经济理论和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已经充分证实,综合竞争力强的经济中心城市会自动聚集大量的金融资源及相关要素,并由此逐步演进成为金融中心;反过来,金融竞争力强的金融中心城市由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高,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增长,进而形成实体经济和虚拟金融经济之间的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陆岷峰;潘晓惠;;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青海金融;2010年04期
2 梁小珍;杨丰梅;部慧;车欣薇;王拴红;;基于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的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10期
3 徐立世;曾珍香;田野;黄春萍;;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武汉金融;2009年09期
4 谢太峰;朱璐;;中国主要城市金融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应宁;;ECFA实施后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构建模式浅探[J];福建金融;2011年11期
2 官华平;周建农;;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金融服务外包竞争力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11期
3 叶茜茜;;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空间演化分析[J];经济问题;2011年05期
4 陆岷峰;张惠;;由南京构建区域金融中心争论所引发的思考[J];金融纵横;2010年03期
5 季菲菲;陈雯;;金融中心空间体系研究进展及其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启示[J];经济地理;2013年02期
6 陆岷峰;潘晓惠;;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青海金融;2010年04期
7 陆岷峰;张惠;;我国县域金融竞争力指标的设计与提升路径的研究——以连云港四县为样本的分析[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尹富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探析[J];西南金融;2012年10期
9 陆岷峰;张惠;;县域金融竞争力:衡量指标与提升路径——以江苏连云港四县为样本的分析[J];西部金融;2011年08期
10 吴俊红;;河南省金融业竞争力实证评估研究[J];现代商业;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春雷;;推进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法学对策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仲贺;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陈云仙;福建省城市金融竞争力分析[D];华侨大学;2011年
3 龙楠;长三角城市金融竞争力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4 向建华;人民币区域化的法律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5 穆磊;区域金融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及提升[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刘同山;北京区域金融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7 潘晓惠;中国区域金融中心金融生态环境差异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张跃文;;证券的信息敏感性与中国多层次金融中心的形成[J];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09期
3 陆红军;;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估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3期
4 姚洋;高印朝;;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论坛;2007年05期
5 艾洪德;武志;;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选址: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8年04期
6 张亚欣;陈茜;;构建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7 黄运成,杨再斌;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设想[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8 陈福根;;德国金融监管体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程婧瑶;陈东;樊杰;;金融中心和金融中心体系识别方法[J];经济地理;2007年06期
10 薛金房;;我国金融中心综合评价分析及发展战略目标定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雪;论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的建设[D];吉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香;;福建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析与评价[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2 路世昌;徐常艳;;辽宁省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3 赵冰;牛东晓;刘金朋;王宁;;内蒙古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2期
4 耿婧;玄永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北省物流发展水平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1期
5 钟昌宝;王吉春;;基于主成分综合模型和聚类分析的连云港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刘炜;黄福来;;福建省支柱产业的定量分析——基于福建省200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09期
7 姜林林;;京津冀鲁辽五省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比较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年05期
8 叶永刚;张培;;中国金融监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9 龚新涛;吴萍;王立平;;安徽省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J];现代商业;2010年29期
10 侯玉双;岳殿佐;敬尚霖;;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内蒙古各盟市综合竞争力[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乐;刘俊芳;;内陆开放型经济开放度的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基于重庆与非沿边地区的比较[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姚争;;低碳校园:形态测度及其规划路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锐兰;;政府应急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莽;林齐宁;;移动用户满意度指标重要性测量[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郭荣中;申海建;;洞庭湖区耕地面积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岳阳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文波;仵霜;;我国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7 陶军德;梁学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8 焦越平;;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预警系统的指标选取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9 马炳厚;梁蜀忠;孙金立;;军队院校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探析[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沈有禄;;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指标体系建构[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文生 评论员 段俊;41项指标阐释科学发展观[N];深圳特区报;2005年
2 夏;深圳将率先出台食品安全度指标体系[N];消费日报;2007年
3 记者 刘鲁;建立提升游客满意度的指标体系 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N];成都日报;2010年
4 马文洛;何谓资信评估指标体系[N];上海金融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李凌翌;今年底 “创模”新指标全面达标[N];成都日报;2007年
6 曾妮;深圳将首推“法治政府”总指标体系[N];南方日报;2007年
7 焦培文邋张海波;山东出台消防指标体系[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8年
8 ;构建社会风险指标体系是当务之急[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9 记者 王娟;本市建立工业能耗水耗指标体系[N];首都建设报;2008年
10 王益p,
本文编号:1411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1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