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存量流量一致框架下中国银行体系网络抗毁性研究——基于资产价格波动冲击

发布时间:2018-01-12 05:34

  本文关键词:存量流量一致框架下中国银行体系网络抗毁性研究——基于资产价格波动冲击 出处:《财贸经济》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存量流量一致 未定权益分析法 自然连通度 抗毁性 银行体系


【摘要】:本文结合货币主义存量流量一致分析框架和未定权益分析法,从兼容宏观审慎中宏微观与时间截面两组维度的角度,研究了资产价格波动冲击下中国银行网络抗毁性。研究表明:(1)网络自然连通度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银行体系网络抗毁性程度的动态变化。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体系网络的脆弱性程度仍不容忽视。(2)网络抗毁性特征在不同冲击分配策略下的异质风险场景中不尽相同。相对不同属性资产的冲击而言,固定资产价格和银行部门股价的波动对网络抗毁性会形成较强冲击。在选择性冲击分配策略中的强强分配子策略下,中国银行体系的网络抗毁性程度最差,其抗毁性承受能力比对全部节点等分配冲击时更为脆弱。本研究对于复杂金融网络的系统性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宏观审慎建模和监管提供有益参考。
[Abstract]:This paper combines the monetarist stock flow consistent analysis framework and the undetermined equity analysis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micro and time-cross-section dimensions compatible with macroprudential.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twork invulnerability of Chinese banks under the impact of asset price fluctuation. The natural connectivity of the network can reflect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degree of network invulnerability of China's banking system.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network of China's banking system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post-crisis er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survivability are different in heterogeneous risk scenarios under different impact allocation strategies. Compared with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attribute assets. The price of fixed assets and the fluctuation of bank share price will have a strong impact on the network survivability. The Chinese banking system has the worst degree of network invulnerability under the strong and strong allocation strategy of selective impact allocation strategy. Thi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ystemic risk management of complex financial networks and can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macroprudential modeling and regulation.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理工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复杂网络结构下货币量值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控体系构建研究”(711031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 天津财经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培育计划(YQ1204)的支持
【分类号】:F832.3
【正文快照】: 温博慧李向前袁铭引言在信贷、资本和商品市场的频繁波动中,一国经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程度,及其承受和抵御冲击的能力备受关注。宏观审慎监管着眼整个系统,将之视为复杂网络,力图从微观与宏观衔接的角度出发,在时间维度捕捉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在截面维度甄别关联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自力;;“功能障碍”影响中国银行体系[J];现代商业银行;2006年11期

2 周小川;;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J];资本市场;1998年Z1期

3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课题组;周子衡;;中国银行体系的政府治理[J];新金融;2007年03期

4 田馨然;姜皓东;;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因分析[J];时代金融;2014年11期

5 张筱峰;王健康;陶金;;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测度与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1期

6 刘卫江;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7 加藤隆俊;银行体系的成功重组至关重要[J];中国金融家;2004年07期

8 许达峰;中国银行体系的现状和未来[J];中国外资;1999年10期

9 ;老外看中国[J];金融博览;2009年02期

10 田艳芬;陈守东;邵志高;杨东亮;;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识别与预测[J];浙江金融;2011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宝清;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N];金融时报;2002年

2 宗和;中国银行体系风险逐渐降低[N];江苏经济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李豫川;中国银行体系风险有所增长[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记者  章永哲;外资评级机构保持对中国银行体系基本面稳定至正面展望[N];金融时报;2006年

5 记者 单羽青;标普:信贷规模膨胀增加中国银行体系风险[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聂庆平;中国银行体系如何突破四大障碍[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7 ;改革中国银行体系的三个步骤[N];经济观察报;2003年

8 张若斌;惠誉: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改善[N];证券时报;2007年

9 特约记者 陈志龙;银行年终存款扎堆 百万亿资金何处去?[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10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杨虹;G20议特别债券GLAC 或不适合中国银行体系[N];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新宇;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及中国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瑞莲;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张s,

本文编号:1412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12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7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