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银行间网络的无标度特征

发布时间:2018-01-14 15:27

  本文关键词:银行间网络的无标度特征 出处:《管理科学学报》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银行间网络 无标度网络 系统性风险 网络结构


【摘要】:利用网络模型研究银行系统性风险是最近的一个研究热点.而无法获得银行间的敏感数据,使得研究很难有所突破.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银行间网络特征的方法.首先,本文检验了银行间网络节点强度(银行间贷款和银行间借款)的分布规律.此外,本文研究发现银行间网络的节点强度和节点度存在幂函数关系.进而,推导出节点度的分布规律,并证明了当节点强度服从幂律分布时,节点度也服从幂律分布.本文对中国银行间网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银行间网络呈现出无标度网络特征,而且与其他几个国家相比,中国的银行间网络标度参数最小、集中度最高.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banking system network model risk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recently. To obtain sensitive data between banks, the research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a breakthrough.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of network analysis between new bank characteristics. First, this paper tests the network node strength between banks (interbank loans and bank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bank borrowing). In addition,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power fun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nk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nodes of the network node degree. Furthermore, derived distribution of node degree, and it is proved that the node strength obeys power-law distribution, node degree also obeys power-law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ina bank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network Chinese inter-bank network presents the features of scale-free network, and compared with several other countries, China inter-bank network scaling parameter is the smallest, highest concentration.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商品市场与行为决策研究中心;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571034;6130418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12YJCZH211)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WJQ2015012)
【分类号】:F831.2
【正文快照】: 0引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银行间网络的风险传染问题,被称为系统性风险(systemic risk).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许多商业银行面临破产困境.由于担心这些银行如果破产可能传染到整个美国经济乃至全球金融体系,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国财政部先后通过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芳;;幂头饱和的无标度网络模型[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1期

2 刘秋梅;郑耿忠;;改进的无标度网络模型在电子商务网络环境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12期

3 朱昌勇;;加权无标度网络上的三方演化少数者博弈[J];中国市场;2012年23期

4 张瑜;菅利荣;皮宗平;罗茜;;基于无标度网络的产学研合作网络模式[J];系统工程;2013年05期

5 关峻;胡皓中;;利用改进的无标度网络理论研究生态系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年01期

6 孙翎;迟嘉昱;;基于仓室模型的危机蔓延建模与演化分析[J];管理学报;2010年12期

7 刘永谋;陈旭光;;无标度网络VS星状网络:物联网拓扑结构及其社会影响[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江涛;谭建;;改进的BA无标度网络模型在企业集群中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2期

9 王纯;;基于无标度网络模型的企业销售网络特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07期

10 何会强;;时间演化的修正BBV模型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圣军;吴枝喜;董海荣;陈关荣;;增加连接加强无标度网络的同步性[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2 刘宗华;唐明;P.M.Hui;;无标度网络上的包裹传递[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3 齐轶;周水庚;谢文磊;关佶红;;一类伪分形无标度网络上平均首次到达时间的精确求解[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4 池丽平;蔡勖;;遭袭随机网络与无标度网络的修复策略比较[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曾兆名;阎帆;杨启厚;范炜;;复杂网络中多点攻击及保护[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6 荣智海;;度相关性对无标度网络上演化博弈动力学的作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7 刘为凯;关治洪;廖锐全;;复杂异质传输网络中资源配置优化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8 刘建国;党延忠;王众托;;无标度网络对随机破坏和蓄意攻击的鲁棒性优化[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郑志刚;;前言[A];第三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黄燕;吴亮;朱士群;;超线性偏好机制下的无标度网络[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森;无标度网络及其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王圣军;复杂网络上神经动力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瞿泽辉;复杂网络及其在信息领域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安彩;无标度网络和加权网络上的动力学[D];兰州大学;2009年

5 郑建风;复杂网络建模与典型网络上的动力学过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唐明;复杂网络上的粒子凝聚动力学及其相关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严钢;复杂网络上扩散与传输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王冰;复杂网络的演化机制及若干动力学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丹;复杂网络拥塞分析与路由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池丽平;遭袭复杂网络的修复策略与关联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一种改进的BA模型及其应用[D];燕山大学;2015年

2 高欣;有向网络的幂次定律[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谭谨;复杂网络上的一般性打击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星;无标度网络上的演化博弈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徐道炜;无标度网络拓扑和动力学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丹;考虑代价的无标度网络抗攻击性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江海净;自适应无标度网络上的舆论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德裕;无标度网络及其同步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志勇;具有适应度的无标度网络[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高玉;基于关联度的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的建立与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24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24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7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