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通存通兑的利益分配机制与最优费率

发布时间:2018-01-15 03:02

  本文关键词:通存通兑的利益分配机制与最优费率 出处:《中国经济问题》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通存通兑 额外费 开户行 代理行 交换费 兼容


【摘要】:旨在提高金融运作效率和增进银行业竞争的惠民业务——跨行通存通兑一经央行推出,便受到市场的冷遇,陷入困境。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高额的手续费将消费者阻挡在外,导致通存通兑业务的名存实亡。因此,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各商业银行积极推动该业务已迫在眉睫。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了"交换费"这样一种利益转移分配机制。研究表明,这种机制有效促进了不同规模银行间通存通兑业务的市场竞争,降低了通存通兑业务的价格门槛。而且,最优的交换费率充分体现了通存通兑利益转移支付机制以覆盖代理行成本、不损害开户行利益的"双赢"理念,并极大改善了社会总福利。文章结论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通存通兑的困境,并为央行制定合理且合适的交换费率提供了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operations and enhance competition in the banking sector -- Huimin business interbank deposit and withdrawal by the central bank launched by the market cold, larg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n trouble. The high fee will be blocked in the consumer, leading to the USW business name exist. Therefore, establish a reasonable pro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the commercial banks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business has been imminent. This is the "exchange fee" is introduced in the context of such a transfer interes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chanism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banks of different sizes between the USW business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reduce the price threshold. The USW business and exchange the optimal rate fully reflects the interests of the USW transfer payment mechanism to cover the agency cost, does not damage the interests of the bank "win-win" concept,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service Will the total welfare. The conclusion will be helpful to solve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Tongcuntongdui,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entral bank to make exchange rate reasonable and appropriat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0972032)“双边市场中企业战略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批准号08AJY029)“我国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2.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央行于2007年11月19日正式将小额支付系统跨行通存通兑业务上线推行。但这项旨在提高社会福利的惠民业务一经推出便饱受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商业银行办理该项业务的手续费过高,造成银行在该业务上的业务量几乎为零。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该项业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枫,冯宗宪,曾凡银;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的产业发展及其升级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曹洪;捆绑销售的经济学层面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高维和;王震国;;伯川德悖论,消费者转换成本与市场圈定——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结构的微观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陈咸奖;;不完全信息与价格歧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陶永勇,熊波;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董艳华,荣朝和;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与近期进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7 傅勇;行政性垄断的经济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刘颂;;我国连锁零售业竞争力分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何元斌;;开发商与地方政府、消费者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博弈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付宏;中国足球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白让让;;行政权力、纵向约束与规制困境[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赞;;零售商垄断势力、通道费与经济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金海;;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产业化现状及建议[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沈菲;;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苗建军;万青;;亚垄断市场特征及形成途径分析[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苏祝成;茶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苏素;产品定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4 刘学敏;中国价格管理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杨学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信息化推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余菁;信息技术(IT)产业竞争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迟庆林;边境贸易与经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王鸥;中国电信业的发展与体制变迁(1949—200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胡玄能;企业并购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徐鸭江;企业投资策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超纲;苏北星火产业带发展基本规律和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张丽;当前中国垄断经济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邢进;中外企业并购的比较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4 文明;中国商业银行业的产业组织与有效竞争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5 冯艳;中国医药产业R&D问题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1年

6 秦占欣;中国民航运输业放松政府管制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1年

7 王小红;简论企业战略联盟[D];西北大学;2001年

8 高金山;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9 伍涛;中国摩托车产业结构及重庆力帆轰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竞争战略分析[D];重庆大学;2001年

10 周刚;我国房地产业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分析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凌波;;通存通兑:想说爱你不容易[J];走向世界;2007年24期

2 蒋正之;;跨行通存通兑手续费,银行埋单更合理[J];中国信用卡;2008年01期

3 王寅;;从市场视角看跨行通存通兑收费标准[J];中国信用卡;2008年04期

4 ;华夏银行北京联网——22个网点实现通存通兑[J];每周电脑报;1997年26期

5 ;农信银中心就成员机构间通存通兑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专项调研[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7年11期

6 王寅;;莫让高收费挡住跨行通兑的路[J];东北之窗;2007年24期

7 ;经典茶舍[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08年01期

8 ;农信银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打造城乡一体化快速支付结算网络[J];中国农村金融;2010年03期

9 王寅;;莫让高收费挡住跨行通兑的路——以市场的视角看银行“坐大”心态[J];金融电子化;2008年02期

10 曹道远;葛顺堂;;银行业跨行通存通兑手续费的博弈分析[J];网络财富;2009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卫国邋通讯员 肖战伍;一折在手 走遍神州[N];湖南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吴佳学;跨行通存通兑“叫好不叫座”[N];江苏科技报;2007年

3 李雪艳;银行间通存通兑年底有望实现[N];中国保险报;2007年

4 单士兵;通存通兑离便民惠民有多远[N];工人日报;2007年

5 王睿;跨行通存通兑“叫好不叫座”[N];上海金融报;2007年

6 刘浦泉;跨行存取高收费,被指是垄断牟利[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宗满意;观望者多办理者少[N];厦门日报;2007年

8 崔吕萍;通存通兑由银行自主定价[N];北京商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中宝;“通存通兑”椰城遭冷落[N];海南日报;2008年

10 蒋云翔;央行:年内实现银行间通存通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翠萍;中国银行业ATM网络服务价格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安世强;基于IBM小型机P690的同城清算系统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0年

3 石瑗;储蓄存款合同中储蓄机构的审慎义务[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26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26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0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