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通胀:新视角下的重新认识
本文关键词:当前通胀:新视角下的重新认识 出处:《学术研究》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物价指数 资产价格指数 直接原因 具体历史原因
【摘要】:无论我国未来的经济走向如何,也无论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会随之作何调整,基于新的视角探讨2002年底以来的通货膨胀,无疑对于理论创新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仅仅盯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传统通货膨胀理论误导了政府的决策,而基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资产价格指数的新通货膨胀理论则有利于政府应对当前和未来的通货膨胀。简单地借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成本推进说"、"需求拉动说"或"国外输入说"来解释当前的通货膨胀,不过是一种现象描述。通货膨胀无论出现在任何时期和任何制度内,其直接原因都是货币超经济增长。而形成通货膨胀的具体历史原因,则需要对特定的历史环境进行深层次和广视角的探索,不可能有一个超历史的标准答案。
[Abstract]:No matter what the future economic trend of our country, and no matter how the government's macro-control objectives will be adjusted, based on a new perspective to explore inflation since end of 2002. There is no doubt that both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formulati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traditional inflation theory, which only focuses on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misleads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 The new inflation theory based on consumer price index and asset price index is helpful for the government to deal with the current and future inflation. "demand-pull theory" or "foreign import theory" to explain current inflation is nothing more than a phenomenal description. Inflation occurs at any time and in any system. The direct cause is the monetary super-economic growth, and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reasons of inflation need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environment deeply and from a wide perspective, and there can be no standard answer for the super-history.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822.5
【正文快照】: 当前的通货膨胀如果从2002年底算起,已有10个年头(虽然其间因内外因素的作用而有所起伏),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时间最长、治理难度最大的一次通胀。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传统的通货膨胀理论误导了政府的决策,因此,必须基于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当前的通货膨胀。一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双久;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韩占府;西部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茂;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孙起翔;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王玉明;广东省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计量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4 李松岩;北京市经济适用房非均衡发展特征及对策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智慧;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浙江省部分城市物价指数[J];浙江金融;1987年11期
2 吴莉莉;高启明;;我国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的关系[J];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3 何小鲁;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定量分析[J];人文杂志;1990年06期
4 ;银行官员来稿呼吁 成立专门组织反通胀[J];西安金融;1994年10期
5 ;存款“缩水”的背后[J];东西南北;2004年05期
6 高宇;宋巧;曾伟晟;;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实证检验[J];金融纵横;2008年04期
7 何淑芳;中央银行编制和掌握——生产资料物价指数势在必行[J];西南金融;1988年09期
8 李福臣;保值储蓄贴补率的计算方法[J];宏观经济管理;1989年11期
9 陈大为;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率的差异[J];统计研究;1989年05期
10 唐路元;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特点及对策的分析[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商灏;为通胀之忧而忧[N];华夏时报;2009年
2 刘伟;经济数据发烫 加息预期升温[N];深圳商报;2010年
3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 徐仁杰;经济数据向好 美元小幅调整[N];证券时报;2009年
4 刘汉涛;GDP数据成“毒药” 美元弱势依旧[N];上海证券报;2006年
5 施春光;数据总体向好 但美元反弹结束[N];上海证券报;2006年
6 主持人 陆业;短期走强趋势不变[N];中国黄金报;2009年
7 见习记者 蒋云翔 庄燕;周小川:目前无加息必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8 朱琪;美元如期调头下行[N];汕头日报;2006年
9 大力;加息周期到头了吗?[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交易员 杨俊生;降息预期重击欧元[N];上海证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罗士勋;人民币汇率预测和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徐林;我国股市与债市(国债)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郑平;货币增长中的汇率传递问题[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丁晨;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王国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就业效应[D];复旦大学;2010年
6 张营;我国通货膨胀率波动、不确定性与宏观经济运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程文卫;通货膨胀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李村璞;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一个非线性观点[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媛;我国货币政策对物价调控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王吕;我国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李嘉霖;我国货币供给与物价、产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宫乃源;影响上海股票市场波动的宏观因素实证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
5 刘雅南;企业商品价格指数精度改进的区域策略[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杨小军;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因素的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黄小雄;关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反常规关系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王振;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9 郭君默;衍生证券定价方法[D];厦门大学;2008年
10 任立民;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资产价格的协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27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27699.html